把“干净”的球场,还给中国足球
本报评论员 王彬
昨天,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在辽宁大连召开足球职业联赛假赌黑专项整治发布会,通报了公安机关依法严肃查处的足球领域赌球、假球等违法犯罪情况。
2022年以来,公安部重点打击网络赌球、操控比赛、行受贿赂等违法犯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8人,打掉网络赌博团伙12个,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对83名涉案球员、裁判员、教练员、俱乐部管理人员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已有44名涉案足球从业人员被法院依法作出判决,34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3人被“终身禁足”。
中国足球“刮骨疗毒”,案情可谓触目惊心。“假赌黑”笼罩在中国足球头上的阴云玷污了球场,也让球迷伤了心,严重危害了中国足球的健康生态。面对这样的足坛,重拳反腐,刀口向内,刮骨疗毒,不是什么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否则,中国足球恐怕很难找到生机与希望。没有“公平公正”打底,中国足球的振兴发展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足球领域打击“假赌黑”,相继祭出了“终身禁足”和“刑事处罚”等杀招,一定程度震慑了足坛的歪风邪气和违法犯罪行为,但也必须认识到,“假赌黑”远没有到被根除的地步,仍在侵蚀着中国足球的肌理。此次通报提到了杭州绿城队球员沈刘曦,他所涉及的案例十分典型——“2013年已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任何与足球有关活动的处罚,仍不知悔改,在此次案件中因开设赌场罪受到刑事处罚。”“不知悔改”这四个字非常刺眼。
面对如此大面积的“假赌黑”现象,要求有关部门在严查的同时,进一步思考滋生足球“假赌黑”现象的根本问题:比如,足球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完善;足球体系建设、足球产业运营如何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足球监管如何及时有效……
足球领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与重塑,铲除那些“黑土壤”,把“干净”的球场还给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已经输得只剩底裤,也已经没有退路,必须要向各路“顽疾”宣战,以求走出低谷,走上正轨。
踢“干净”的足球,这是中国足球对球场和观众最基本的尊重,必须成为每一个球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足协官员内心坚守的价值观。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正在进行,国足又接连经历了首战“0比7”的惨败和多打一人却被沙特逆转的两连败。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不多了,知耻而后勇,除恶务尽,方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