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潮新闻·读城记

杭州三四百家炒货店,多数来自“炒货之乡”江苏邳州

巷子里的那家小店,可能是个传奇产业

邳州邹庄镇的锅铲雕塑 杨一凡 摄
邳州炒货人 图源邳州发布

  “白露到,竹竿摇。”又到临安山核桃开杆的日子,大家最惦记的秋日味道来了。杭城大大小小的炒货店,开启一年炒货旺季。

  杭州夹城巷,周记炒货店炉火正旺、锅铲翻飞。身材魁梧的老板周召宽,捏起新出炉的瓜子品着火候。

  老顾客们寻香而来:“周老板,山核桃几号开炒?”

  30多年前,周召宽带着一口炒锅从老家江苏邳州来到杭州闯生计,今年开出第四家门店。作为较早来到杭州的邳州炒货人,周召宽说,如今杭州三四百家炒货店,邳州人开的占了大部分,杭州人最熟悉的周记炒货、邹记炒货、孟记炒货、召文炒货……都是邳州人的手笔。

  邳州,这个苏北小城,听起来遥远而陌生,但炒货已遍布各个省份,成为全国闻名的“炒货之乡”。一口炒锅一把铲,不仅炒出了400亿元的产业,还炒出了10万余人的火热人生。

无心插柳,“副业”转正

  每到糖炒栗子、炒山核桃上市,周记炒货店就是夹城巷的“流量担当”。老顾客一早排队来尝鲜,顺便跟老朋友周召宽聊上几句。

  邳州人爱炒货,源于苏北传统“二月二炒花子”。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会把玉米扔进炒锅炒“花子”,也就是爆米花,寄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没成想,美好愿望真的因为这项农闲时的副业,成为了现实。

  上世纪70年代末,邳州邹庄镇有人开始利用农闲时期背上锅铲进城闯荡。逐渐地,上海、杭州等地的街巷里,开始有邳州人支起不起眼的锅灶,弥漫起炒瓜子、花生的清香。在城里工资收入普遍只有一两百元的年代,进城卖炒货的人最多一个月竟然能挣三五百元。春节,揣着钱回到老家的乡亲们,则激发起一波又一波炒锅闯天下的热情。

  邹庄镇相关负责人告诉钱报记者,全镇1.2万户村民中,近1万户在做炒货,7万多人中,常年在外从事炒货生意的,就有4万多人,占了劳动力的80%以上。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里,如今都有邳州人开的炒货店。

  上世纪80年代,不到20岁的邳州铁富镇人周召宽也背上锅铲,来到杭州摆起炒货摊,从地摊到门店,一做就是近40年。

“叫花子生意”,做成了大买卖

  在杭州,邳州炒货藏在大街小巷的门店、老板们的乡音中。当记者来到邳州,炒货生意则更加直观而震撼。

  在邳州的250省道边,矗立着高达数米的炒锅、铁铲雕塑,木色铲把上有红色的“中国干炒之乡”字样。向前行驶不到十分钟就是韩家村,村口“干炒第一村”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村内一排排整齐的洋楼映入眼帘,不少挂着各地车牌的豪车停在路边。这是“衣锦还乡”的韩家村版本。全村社会人口3500多人,有2600多人在外地做炒货生意。

  炒货生意,也改变着这个村庄传统的习惯和作息。“我们村结婚多选在夏天,反倒春节最冷清。”韩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向记者讲起了村里的“怪事”。阖家团圆的春节,是一年炒货最忙时,韩家村人还守在炒锅旁,无暇回乡;夏天是淡季,在外做炒货生意的村民,会选择这个时候回家办喜事、办升学宴、盖房子。

  曾经的韩家村村民,靠天吃饭,生计艰难。王勇说,摆地摊、挑货担的炒货,以前被称作“叫花子生意”,被人看不起。但如今,靠着炒货年入数十万、上百万的人家,在韩家村比比皆是。“如今的炒货生意,通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参与,已经成为带动邳州更多乡村致富的引擎。”王勇说道。

  在邹庄镇的徐州企润食品有限公司内,自动化炒货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新出炉的炒瓜子、五香花生米香气四溢。

  “我是炒二代,也是创二代。”公司负责人孟赛说,父亲上世纪80年代靠着一口锅在上海起家,最高峰时在上海拥有数十家门店。2011年,父亲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回到邳州开办炒货工厂,如今已由孟赛和哥哥孟帅掌舵。

  兄弟俩将父辈几十年的炒货经验融入现代化生产,从设备、工艺再到研发,将传统的邳州炒货变成标准化的新产品。公司高峰期日产量100多吨,去年产值破亿元。

  当前,邳州炒货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销售额超5000万的企业有67家,年销售额约400亿元,占全国坚果炒货行业的15%。

炒货出邳州,各地C位各不同

  同是邳州炒货人,在各地却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比如,北方基本还是邳州炒货的“老两样”——花生瓜子;到了安徽,西瓜子和南瓜子则成了C位;在湖南,炒黄豆、瓜子仁成了最受欢迎的品类;在南京,瓜蒌子比较火。这些年,周召宽还发现,松子、夏威夷果、碧根果等,在各个大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杭州呢?当然是山核桃。如今,周召宽在临安有固定的山核桃供应商,今年的第一批山核桃原料干籽已经到了店里,老主顾们很快就能尝到这口“秋冬特供”了。

  去年,周记炒货店山核桃销量近8万斤。这家炒货店还成了很多在外杭州人的“乡愁”,不少老主顾甚至远在美国、欧洲。“有时候,邮费真比炒货本身还贵。”周召宽笑着说。

  这个夏天,周记炒货位于建国北路的第四家门店完成装修。这家店,周召宽交给自己的女儿周婷打理。这位“炒二代”还打算把店开到网上去。相比父辈,这个在杭州长大的姑娘,对于电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冷静的理解:电商容易卷价格,没想清楚前,不能盲目上马,炒货还是要保证品质第一……

  杭州的邳州炒货人,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创业。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读城记 a0007 巷子里的那家小店,可能是个传奇产业 2024-09-11 27085354 2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