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微短剧下架潮持续
靠低俗博流量,不靠谱
本报记者 吴越 文/摄
微短剧《红豆生南国》剧组正在杭州临平临影厂影视基地拍摄 |
杭州临平临影厂影视基地,游客正在拍照 |
爱情肯定是虐心的,婆媳必须大战几回……如今,一些微短剧里的“爽点”套路,正在越来越被人诟病。很多观众也开始发弹幕直言:有些微短剧的价值观能否正常一点?
前不久,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发布公告称,近期累计下架了479部违规微短剧,并对46个违规小程序进行下架处置。
类似的下架公告,最近不断出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劣质微短剧下架风潮正在延续,低俗、暴力、擦边,部分微短剧争抢流量的三剂“猛药幻药”已经快速失效。
当下,微短剧进入了转型发展关键时期,但这个赛道的下一个突破点在哪儿?又该如何安全健康行驶?
变质的“电子榨菜”下架
“那些变质电子榨菜终于下架了。”不少网友发现,最近,劣质微短剧被下架的风潮,正在加速推进。
爱刷微短剧的陈星发现,此前被她吐槽内容低俗的一部微短剧,出现在了最近的下架名单中,“男主角穿越回古代开超市,不少女性私物公然成了调侃对象,几乎就是靠擦边来博流量。”
上个月刷了86部微短剧的杭州市民李薇,对很多微短剧存在“滥用迷药、一夜情成泛滥”的剧情表示反感。还有一些观众也表示,有些微短剧“刻意用低俗博取流量”,甚至还有“引发不适的画面占据一整集”的情况,都令人气愤。
“虽说微短剧看过、笑过就行了,但很多剧情太离谱,价值观实在让人无法认同”……在社交平台上,观众对高质量看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记者在多方调查采访时发现,观众们普遍认为,微短剧独特的“爽点”就是冲突、反转不断,但往往也会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话题,甚至内容低俗、涉及“黄赌毒”,这些“流量至上”的做法不仅有违社会公序良俗,还极易传导不正价值观。
正因此,国内主管部门和一些互联网平台,都开启了微短剧整治模式,劣质微短剧下线潮由此席卷全网,一批批劣质微短剧正在退出公众视线。比如被下架的《老师不要跑》,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此前被封杀的情感博主咪蒙转战微短剧后,专拍女性复仇题材,《黑莲花上位手册》等四部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混淆是非观念的微短剧,同样被列入下架“黑名单”。
业内人士普遍感受到,无论是审核平台还是出品方、制片人,对微短剧内容的弦拉得更紧了,相关主管、审核部门将巡查、监看微短剧纳入了常态化工作。杭州在水一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导演,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负责人张聪聪向记者介绍,微短剧的共性是给观众输出情绪价值。但为了博取流量,部分微短剧确实在规范边缘徘徊,一些暴力、擦边、尺度大的片段也被放在自媒体号引流,这些也应当被列入严格监管。
批发式跑量出品危害连连
张聪聪对微短剧有着直白的理解——微短剧是对我们生活的窥探,能快速向观众补给生活中缺少的情绪。正如此,才广受市场欢迎。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经常刷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4.285亿。另一则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每天上线2.7部微短剧。
显然,市场对微短剧的需求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微短剧“七天挣一个亿”的暴富传奇时不时在行业中被大肆传播,这也带动着外行人蜂拥投资。“很多人为了赚取制作费,根本不关心质量如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导致劣质、有害微短剧被批量化出品。
最终,低俗、扭曲价值观的所谓高情绪价值内容,就会让不少微短剧“出生即带毒性”,部分从业者也陷入“手段越狠,得到流量越多”的泥潭。记者发现,这些问题在小成本微短剧中颇为明显。
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今年6月1日起,微短剧按照总投资额度被分为三类,采取分类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审核,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审核,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审核。
而市面上九成以上的微短剧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这也意味着各个平台需要直面劣质、有害微短剧,并担负起大量审核工作。
“头部平台对微短剧进行七道审核,由AI与人工相结合,但是一些小平台审核宽松,问题较突出。”一位制片人建议,平台应加强自律,严格把关,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普通微短剧”监管在多地也被列入常态化工作。例如,以浙江杭州为代表的微短剧发展支持地,其下辖临平区、余杭区和西湖区已经设立微短剧审查分中心,为微短剧前期剧本、后期制作、出品,进行全周期把关。
“卷质量”才是硬道理
行业监管快速收紧,一批批微短剧下线释放出重要信号:微短剧正在向“拍一部火一部”“监管部门不点名就偷着卖”的野蛮生长期告别。
从2022年起,微短剧进入发展快车道,那一年也是很多从业者最怀念的一年,“没这么卷,片子不愁卖”。这些年,不少从业者看到,热钱涌入微短剧投拍,都希望“以小博大,充值过亿”。
随之,微短剧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投资、剧本、制作都在“卷”质量。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是有害、劣质微短剧加速出局之年,这也在倒逼微短剧市场走向规范、优质化。根据广电总局、多个播放平台等发布的通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1月1日至今,被下架的微短剧累计多达500多部,并且,下架潮目前还在扩大。
步履不停(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片人王森,常来浙江杭州拍微短剧,他感受到微短剧的优胜劣汰正愈发明显,“今年身边拍微短剧的朋友明显在减少。”
王森说,随着微短剧产量提高,受众对作品的要求也在提高,他相信精品微短剧才是制胜王道,“粗制滥造走量,还不如认认真真打磨一部。”
一路走下来,王森庆幸“自己走对了”。今年,其公司拍摄制作的四部微短剧相继登上了微短剧热播榜单前十。“我们每部剧的拍摄成本40万元起步,从选剧本到制作完需三四个月时间。”他说,市场已经证明,优质微短剧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此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按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进行管理,推动网络微短剧传播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稳步提升。
对此,微短剧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微短剧未来的风向是监管和繁荣并举。严格审核、市场竞争挤压劣质微短剧生存空间。同时,像浙江等多地也出台设立了超亿元的奖金扶持,以刺激创作更多优质微短剧。
“目前,微短剧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观众需求,市场存在空白。除了监管,还需要对内容创作进行正面引导。”张聪聪向记者表示,他认为,制作“小而美”的微短剧,把好内容导向,让人看到美好,这才是创作微短剧的主旋律,“微短剧需要不断探索精品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陈星、李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