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年的味道怎么越来越淡了
守住文化之根
“节味”期待创新和活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年的味道怎么越来越淡了
我省民俗专家倡议成立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保护传统节日
  本报讯 洋节凶猛,在咄咄逼人的外来节日面前,中国的传统节庆该怎么办?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随着春节的临近,这一话题再次被摆上台面讨论。上周末,在杭州墅园林风茶楼,一群民俗专家聚在一起,倡议成立一个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希望以这个中心为基地,为保护传统节日做一点事。

  的确,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可是除了饭店里预订年夜饭的生意红火得让人眼红外,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并不太能感受到更多与“年”相关的气氛,记忆中从腊月就开始筹备过年的热闹场景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腊八粥可以方便地买到;酱鸭酱肉不稀罕了,真想吃,超市里顺手拿一点;祭祖的仪式早就免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现在惟一让年轻人发愁的,恐怕就是年夜饭回哪边老家去吃?至于怎么过年,报纸上年年在讨论,但谁也提不出一个绝佳的方案。

  中国传统的节日似乎越来越沦为一个“吃”的节日: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更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大吃一顿……老祖宗们过年过节时那套繁复而有意思的程序只有通过书上的文字记载才能在想象中还原,或是在乡下亲戚那里些许地感受得到。去年,韩国为端午申遗成功让所有的中国人大大吃了一惊——明明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节日,怎么冷不丁地就成了人家的宝贝传统?于是,有人开始反思,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究竟遗忘了什么?传统节日真的不如洋节有吸引力吗?上周末在墅园林风茶楼,民俗专家们对此各有各的看法,我们整理记录如下。同时,我们也欢迎读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来谈谈您对民俗节日在当下境遇的看法和建议,热线电话0571-85310741恭候您的精彩观点。        本报记者 张 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