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记者送民工返乡的亲历记,就是三份真实的当代乡村报告。
罗教树回乡的途中还在心里希望来年不用再出来打工了,但家乡又一次让他失望了。命运注定他的飘泊。
候鸟每年的迁徙,其实只为了一个目的:寻找温暖。
和家乡相对的城市,和贫穷相对的繁华,和落后相对的文明……但南方,一定能寻找到温暖吗?
这个答案,李文发、罗教树、汪木清们已经给出了:“有,但也不总有。”
在这里,他们亲身体验过许多来自普通市民的善意,但也时不时地要忍受少数人的不尊重乃至骨子里的鄙视;这里,可以供他们挣到送子女上学、造新房、还债的血汗钱,但为此他们必须远离妻子儿女,单身只影,甚至付出悲剧的代价。
命运就这样关照辛勤穿梭于南北方,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尽绵薄之力的候鸟吗?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杭州上城区的领导把来自江苏灌南县的民工代表请来列席区里的人民代表大会;拱墅区的教育局长拍板允诺“让城市里的每一个民工子弟都有一张课桌”;西湖区的社区干部把民工请到邻居节上,亲手送上自己烧的可口菜肴,为他们举办自娱自乐的卡拉OK比赛……
这个城市里的温暖积聚得越来越多,但罗教树最大的愿望还是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送民工回家的三个记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只要看到过他们看着儿女的那种眼神,就会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候鸟眼里真正亲近温暖的栖息地,还是家乡。
什么时候,候鸟不用再迁徙了,就在一片原始而又充满活力的栖息地上生活?
安徽广德县东亭乡阳太山村——安徽保姆汪木清的家乡,一个位于浙皖边界,家家户户装着卫星电视的小山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记者王丽手记中的最后一句,一直让我感动不已:“和山村生机勃勃的毛竹相比,这些正在求学的孩子们也许才真正代表了乡村新的希望。”
10个出来的孩子,只要有一个回去,中国乡村新的格局,也许就会在他们手中形成;候鸟的下一片栖息地,肯定会靠他们建设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