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者:王丽
家乡:温州瑞安
回家过年,3天时间基本都用在一件事上——帮着爸妈搬新家。
初一初二两天,打扫新房、安装家电,初三,老妈说,到正头戏,要“过屋”了。所谓“过屋”就是从老房子搬到新房的一种形式,可这里头却有着一大堆的“规矩”。首先,初三这个日子就有讲究,那是70多岁的奶奶翻过黄历后认定的吉日。另外,初三“过屋”出门的时辰也不能马虎,早上7点30分,要不早不晚,奶奶说那是“潮涨”的时刻,意味着高升。
初三那天一大早,终于见识了为“过屋”准备的“行头”,放着汤圆的米筛,绑着红绳的长杆子、楼梯、松柏……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到了新家门口,门边的两个火盆已经烧得红火,夹杂着阵阵鞭炮声,奶奶撑开大伞,老爸扛着长杆子、老妈拿着火钳和席子,老弟搬着梯子,一家人跨过火盆从奶奶的伞下穿过步入新房。一进门,炉灶上两锅汤圆和长寿面已经热腾腾地煮开了。姑姑、姑父、堂哥、表姐们已经早早地在新房里守候。
为什么要扛楼梯、撑雨伞?奶奶说,这都有讲究。长杆子寓意“节节高”,楼梯则有“步步高升”的说法,火钳在瑞安方言里和“不缠”谐音,意味着麻烦事、烦心事都不要缠着,而奶奶撑的那把雨伞,里面名堂更大了。“我、你爸、你们正好祖孙三代,我年纪最大是长辈,撑着伞,你们小辈从底下过,这样就能得到奶奶的庇佑。”等到我和弟弟也有了子女,撑伞的任务就交给老爸了,那时,老爸就是家里的主心骨,照顾后辈的责任就落到他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