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对于初高中的同学来说具有“金科玉律”般的地位,但一位细心的瓯海语文教研员在多年阅读中发现课本也有错,结果挑错、注释了1300余处——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推用的新版高、初中《语文》教材是具有“金科玉律”般地位的教科书。但细心的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陈小平在多年审读中挑错挑出1300多处错漏,并出版48万字的姊妹篇《高中语文语义探究》、《初中语文语义探究》,引起了出版界、学术界、教育界的关注。
■呕心沥血挑漏洞
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用高中语文新教材。出于职业的需要,陈小平第一时间拿到了这套新《语文》试验课本。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他发现不少课文注释有错误,有一些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他深知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在学生心目中有一种神圣感,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会误人子弟。于是,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陈小平开始对从高中到初中的语文课文“咬文嚼字”的历程。
挑错,就必须找出依据,展开探究,就要钻故纸堆。这里涉及到训诂学、现代语义学、语法、修辞、逻辑等多种学科。
他把空余时间全部投入到查找资料、潜心研究上,花了上千元购买工具书和参考书,如今家里光参考书就有上百种之多。他跑书店,泡图书馆,访问专家,然后摘录材料,整理成文,陆续在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引起了语文教学者的共鸣。
2001年4月,他将自己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注释商榷》一文,寄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列举了该册课本中27条值得商榷的注释。这封信受到了高中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的重视和赞赏,他回信给陈小平说:“非常感谢您投入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两份材料,对我们修订第一、二册教材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2002年12月,在不改变原版面排版的情况下,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印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改正了其中的17处注释。
■潜心研究成专著
2003年8月,陈小平花4年时间撰写完成的30多万字《高中语文语义探究》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名语文专家黄灵庚、董楚平担任特约审稿。该书指出了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值得商榷的注释700条,疑误字词句370多例,涉及185篇语文篇目,占了总篇目的70%以上。
训诂学专家、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初高中语文特约审稿黄灵庚称赞该书:“指摘现行课本注释中存在的各类错误,其言之凿凿,均有充分证据,断非向壁虚造、大言无当者可比。对于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和语文教学均极有参考价值”。
此后,他又花费一年半时间,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六册《语文》中的480疑难字、词、句及其注释进行探究和订正、补充,涉及课文112篇,并撰成18万字的《初中语文语义探究》。著名语文专家、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浙师大教授王尚文读后称:“我读他的书,如行于山阴道上,目不暇给,美不胜收,时时让我惊异于他的功底之深厚、眼光之敏锐、见解之新颖、论述之精辟、资料之详瞻、论断之恰当,确是广大语文教师和高师院校学生必读必备之书籍。”
■无错可挑是心愿
陈小平在《高中语文语义探究》中举例,高中语文课本陶渊明的名诗《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通常都被理解成回到园田生活,正确的说法是“归—园田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对“兰亭”的注释是“兰渚之亭,在现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真正的古兰亭应在鉴湖湖口。还有《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中“朋”错释为朋友,正确的是同门弟子;文天祥《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中的“惶恐”的意思其实是惭愧;诸葛亮《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课本注“不毛”是不长草的地方,实际是未经开发的地方等等。
陈小平说,限于一个人的水平和客观条件,这些“咬文嚼字”的结果希望能引起学者和同行的重视,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使教科书真正做到无错可挑,这才是最大的心愿。
本报通讯员 黄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