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曾说:“我的一生有10个梦想。”
现在看,他的梦想已经成功了五个: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而后五个为: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开拓日本日文出版系统市场;出版系统的栅格图像处理器进军欧美西文市场;进军广电业;从地图出版系统着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这些则有待后人实现。
在王选的日历里,1999年有着重要的标记。当时,依靠在激光照排系统上的技术优势,方正集团已经在这个领域内遥遥领先,已经成为一家规模颇大的公司。然而,这样的高科技集团企业却遇到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企业家说了算还是科学家说了算?
这让原本已经准备轻松退居二线的王选很是头痛。因为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叫张玉峰的人。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张玉峰是方正的第一创始人。张玉峰1985年从北大物理系下海,向别人借款120万元成立公司。1995年,张玉峰成为方正总裁后,把王选主持下的研究所并入方正。
据说,在美国没有企业家这个说法,只有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技术骨干。不确切地说,张玉峰应该是投资人,后来渐渐兼任职业经理人。王选只能算作一个技术元老,持些技术股份。
但张玉峰好像没把自己当做老板,他说:公司只可能有一个太阳,不可能有那么多太阳在发光。要宣传王选,宣传王选的目的是要宣传方正的企业文化。
顺理成章地,王选的名气比张玉峰大得多,王选就是方正。也就这样,王选渐渐走到力所难及的地方,他成为了自己并不擅长的“职业经理人”——王选误坐上了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的交椅。
他在经营上的一些举动,让一些股东颇有微词。“王选辞职”的说法开始出现。
面对这样的意见,方正电子、方正研究院、方正集团的一些中高层技术人员和领导联名给北大校方写信,要求留下王选。
最终,王选留任。不过,在这次危机过去不久,他还是激流永退,因为这位睿智的老人知道,方正后面的路,要让更年轻,更有活力,更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开拓:“方正就是我的孩子,我做的一切,都要为这个孩子好。”
从此,这位老人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在默默地和这个孩子一起长大成人。
现在,王选走了,方正大厦424房间永远失去了主人。但每个方正人却依然清晰地知道,他们走进大厦的第一眼,就能看到王选的画像,这位老人依然在那里陪伴着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