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选择方案时遭到挫折的王选,成了华光Ⅰ型样机研制的成功者,国内另外5家研制单位的项目只有下马。他继续做的就是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1980年初,北大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用这种数字化的压缩技术出版了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伍豪,那是周恩来总理在战争岁月中的笔名。“748”工程,是周总理批准立项,是周总理最早关心和支持的。
这本书,是中国印刷史上第一本不用铅排的书稿,王选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总理的敬意。
随后,王选又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1984年初,华光Ⅱ型在新华社试用成功,每天能处理14万字的新闻稿。
然而,就在华光机型踏入商品化大门的时候,我国一些印刷厂和报社却以巨额外汇先后引进英国蒙纳、日本写研、美国王安、HTS公司的激光照排系统,外国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的一些报社、印刷厂和出版社。
面对技术商业化,却不能打开市场的压力,王选的做法是继续提高技术的适应能力。
1984年底,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和电子部主持各协作单位参加讨论计划会,会上,王选大声说道:“假如明年上半年,Ⅱ型机不能达到实际使用的目的,我们就把印刷专项经费全部退回去。”
他开始与时间赛跑,他要尽快把更新的成果变成更好的商品。就在华光Ⅱ型机问世仅半年,更加小型化、实用化的华光Ⅲ型激光照排又出现了。
到了1987年5月22日,华光Ⅲ型机在《经济日报》印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中国跳过了国外一、二、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并进入实用化。中国仅用4年时间,一步跳过了国外40年才走完的现代化历程。
不久之后,激光照排机,正式以方正的名字,在中国的印刷机器市场上大开大阖,国外的竞争对手能做的,只是在敬佩中退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