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新知·校园新闻
3  4  
PDF 版
老师敲门:你自卑还是摆阔
杭州:千名教师访万家
收获背后的尴尬
12年班主任的 N种家访
■教师记者百态 周广利 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收获背后的尴尬
  本报讯 家访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所有老师的每次家访都那么顺利。上周末,在本报的校园特聘教师记者交流会上,记者就聆听到许多意料之外的家访尴尬。

  立此存照的难题

  最近单是一张照片就难住了杭城不少中小学老师,朱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原来,朱老师任教学校所隶属的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在将开展家访活动的照片、教师手记和学校家访工作小结上报,以此证明家访经历。

  教师手记等书面材料倒还好办,老师们只要家访过均能信手拈来,可所需的那张家访照片却让朱老师愁上眉梢:“哪有去家访还要求学生、家长和我们老师摄影留念的?个别家长见老师难得来一次,会主动提出合影,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毕竟是少数。”

  老师们普遍认为,家访本是扎扎实实为学生、家长办的一件好事,可拍照却容易让家长们产生误解,以为老师家访的目的就是拍照,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还好我们学校能理解这一点,没照片也算了,否则我和其他老师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朱老师摇摇头说。

  家长借此摆阔

  “老师,欢迎你来我们家玩,我们家什么都有。”“老师,我们家可宽敞了,以后班里有什么活动干脆就来我们家办。”面对这些家长的热情,杭州某小学的沈老师皱起了眉头:“当了那么多年老师,家访过的学生家庭绝对不在少数,可我最近却在家访中观察到,部分家长将家访当成了摆阔的途径,住房条件好的便热情相邀,家境欠佳的几次三番拒绝家访,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位。”

  三年级女生小晴是沈老师的学生,母亲没有稳定的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一般。沈老师第一次提出家访时,小晴的母亲便忙不迭地推托:“不用,我们家住得远,你过来太不方便了,而且我们也常不在家,有什么事不如我来学校谈。”一次推辞不足为奇,可小晴的母亲前前后后用这套说辞拒绝了沈老师三回,也难怪沈老师在尴尬的同时,顿生疑窦:“再忙也没忙成这样吧?八成将我们老师都当成了趋炎附势的人,觉得自己家里条件普通就会被老师看轻,其实这种想法才真正令我们老师寒心。”

  沈老师不由向记者感叹道:“现在的个别家长也不知道怎么了,总以为社会地位高才能得到老师的看重;以前的家长可不是这样,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老师交流,坦诚相待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昨日,沈老师班里最品学兼优的女孩肿着半边脸进了教室,触目惊心的淤青让沈老师不忍目睹,却又无从劝起。“虽然不是出于家境的问题,但她爸爸也是不愿接受老师家访的家长之一,成天只会滔滔不绝地跟我讲外国教育,我简直无法想像他会出于何种目的把这么优秀的孩子打成这样。”沈老师的语气中充满了焦虑,“家访是为了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以便今后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若不家访,而只与家长进行简单交流,很多事情都会被掩盖起来,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保姆接待老师

  而家长对家访的漫不经心,也常令老师倍感尴尬。杭州某小学张老师去一位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好而学习却相对落后的学生家家访时,学生的父母竟带着这位学生出去了,让一位保姆接待老师,还吩咐保姆将一份礼品让老师带走。“我明明事先电话与学生母亲约好家访时间的,如果有事可以打电话告诉我,让我改天去,可那位家长却用做生意的一套方法来对待我们老师,太无礼了。我当时真的非常生气。”张老师对此事至今记忆犹新。

  而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初中部的付辉老师记忆更为深刻:小李是两年前新到付辉班里的学生,父母开着早点店,为了生计,每天凌晨4点30分起床,晚上12点收工,所以原本留守少年的小李,成了留守空房的半孤儿。在家访要求被拒绝几次后,小李终于答应要付辉去家访了。推门进屋的一霎间,付辉被眼前看到的情景惊呆了,在几抹夕阳的映衬下,十平米的房间里除了两张床以外,几乎空无他物。师生俩不知不觉聊到天黑,也没有等到家长归来。看着自己的学生,付辉不得不卷起衣袖在不到两平方米的厨房忙开了,做饭、洗衣……“在明珠,类似的家访其实不算什么,有的班主任几乎成了某些孩子的父母。”付辉笑笑,笑容里多少带点无奈。 本报记者 沈蒙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