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财富·经济要闻
3  4  
PDF 版
浙商安徽掘金的五种模式
30万浙商 安徽找商机
向徽商学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万浙商 安徽找商机
  ■本报记者 张妍婷 钟慧丽 沈芸

  

  正逢2006年第一场雪,踏着浙商的脚步,寻着徽商的足迹,本报和《浙商》杂志社的记者以及报名一同前往的浙商代表一行迈进了安徽省的红土地,开始了“浙商创富中国行”的第一站行程。

  这一次,我们来到了浙商较为集中的几个地区:黄山市、宁国市、歙县。当地政府的热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浙商在外地创业的成就。2003年,安徽省不少城市开始调整发展思路走上工业道路,“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座座小山头被推平建成了工业园区,简化的审批手续、便宜的地价、丰富的原料和人力资源、政府的重视吸引了大批浙商入皖开垦这片处女地,浙商成为安徽发展中的一大活跃群体。

  据不完全调查,截至2005年底,浙江在皖经商办企业总人数达30多万人,企业总数1000多家,投资1000万以上的有200多家,投资总额300多亿元,安徽的沃土成就了诸多浙商。在安徽省黄山市,近80%的外来投资资金来自浙江;在黄山市的歙县,浙商更是为该县贡献了近90%的外来投资资金。浙江商会和温州商会在当地成为响亮的组织,众多浙商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浙江商人能吃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到处都是。”宁国市常务副市长何光华说,浙商精明、务实有胆魄,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还带来了项目、理念和技术,解决了不少当地的就业问题,同时还敢言,帮助提高政府职能。不仅如此,浙商在当地铺路、盖学校、资助困难群众,树立了很好的社会形象。

  浙江有浙江的优势,安徽有安徽的优势,不同的优势形成差异,差异透出了商机。据安徽省宣城市浙江投资者商会副会长徐忠良介绍,早期去安徽创业的浙商,一般都奔着那里的消费品市场去,做皮鞋、眼镜等小商品生意;近些年,更多搞工业、房地产开发的商人走进安徽,不但做强做大了自己,还对当地的产业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我们接触采访的几十位浙江商人中,谈起投资环境,浙商说得最多的就是安徽政府对浙江商人的重视,浙商碰到阻碍能直接打电话找到市长,政府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随行的一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在考察参观中颇有感慨地说:“商人在外投资最大的顾虑就是当地的优惠政策能不能落实到效能上,在安徽这点让她感觉很放心。安徽的治安很好,作为经济的软环境,对商人来说吸引也不小。”

  几百年前,徽商走出安徽闯荡,如今浙商回到徽商故里开发建设,但他们并没有忘记家乡,为家乡的同胞出来发展牵线搭桥,同时也时刻关心着家乡的投资建设,他们说“我们的根总是在家乡。我们也希望我们在外面长得更大,这样我们就有更大的实力回去做更大的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