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村民考虑到了生态,很好!
· 文学清风频吹 “新农村”
· 我的家乡,我的牵挂 征集你的“温情电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学清风频吹 “新农村”
省作协目光萦绕“三农”
  本报讯 “新农村”,将成为今年我省文学界的关键词。今年,省作协签约创作工程将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本省作家创作的“三农”小说精品将更多涌现;同时,一系列旨在提升农民文学素养和文化活力的活动也将陆续登台,实现作家和农民的良性互动。

  渴盼“三农”题材小说的读者们将不会失望了。今年,省作协的“浙江现实主义精品工程”和“文学解读浙江工程”的签约题材都将向“三农”题材倾斜,其比例进一步提高,将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精品。去年,已有四部“三农”题材的长篇小说签约,分别是:郑九蝉的《十里长街》、王槐荣的《江南灵草》、海飞的《陈满朵》和柳营的《水气》,其中前两部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为了让更多的文化因子渗入农村,为农民注入不竭的文化活力,省作协将组织全省作家向100个乡镇图书室赠送文学书籍,数量达5000册以上;同时,《江南》杂志也即将向这100个乡镇图书室赠送全年的《江南》杂志。

  省内的知名作家和老作家将在农村进行免费文学讲座,普及文学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学鉴赏水平。而“诗歌下乡”活动给了诗人、作家们深入农村、乡镇采风的机会,在村庄里举办诗歌朗诵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今年第四届浙江作家节的活动安排,也将向“三农”倾斜,让作家走进农村,让农民了解作家。

  关于农村题材创作和农村文学创作者现状的调研及研讨活动,也将成为省作协的一个“重音符”,参加对象为从事农村题材创作的作家和生活在农村的文学作者。

  本报通讯员 季关泉

  本报记者 陈 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