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英国年轻知识分子喜爱的《卫报》把ZARA造领出来的流行风尚戏称为“McFashion”,国内译为“麦时尚”。前缀“Mc”取自快餐文化的始作俑者“McDonald’s”(麦当劳),新词的意思是一种“快速、有价格亲和力的时尚”。相关品牌还包括法国的Kookai、英国的Topshop、瑞典的H&M和美国的Gap等。
对“麦品牌”的经典归纳是:一流的形象,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
一流的形象来自于创意和对顶级创意的模仿:老大公司们把设计变成成品要2-3个月,而“麦时尚”公司或凭借抄款员设计师的鬼才,或是直接与一线品牌签订设计使用权合作书,然后由专门设计师提炼添加,从样式收集到成品挂上专卖店的衣架周期不超过3周。于是,你在米兰时装周上看中的一款长裙,20天后便在马来西亚的专卖店里看到传神相似的货品,自不必惊讶。
价格的亲和力也是“麦时尚”公司成功的生命线。老大品牌的晚礼服奔万而去,“麦时尚”品牌只千元左右且毫无破绽,你说都市中产阶级会如何选择?
来看看“麦品牌”的价码:H&M短暂请来执掌香奈尔(Chanel)多年的拉格菲尔德(Lagerfeld),美国店的服饰平均售价为18美元,即便是拉格菲尔德设计的限量版时装也就50-100美元的价位;Mango去年出售的开襟毛衣,价钱由28至49美元不等;Topshop伦敦牛津街的店面总簇拥时尚人群,一件上装在20-60镑之间。而由于成本控制得宜,毛利仍能维持50%左右。
“我是出不起350镑买JimmyChoo的凉鞋,但我真的觉得40镑的NineWest款式相当不错。”时髦男女在Topshop里接受BBC电台的记者采访时笑得花枝乱颤。是的,也许“麦时尚”的消费并不像麦当劳一样便宜,但即便一次购买5件,也不至于喝两个月的菜汤。“小小的放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