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感言
创新要守得住寂寞。我们的财富是技术,而不是成果,拥有技术才会有不断的成果产生。
——横店集团家园化工公司总经理徐秀忠
创新成果
以前,生产阿莫西林的药物中间体主要靠进口,一盒阿莫西林至少要卖8元,现在药店只卖2.5元到3元,因为这个中间体在横店家园化工也能大规模生产了。
平时关心药价的市民都有感受,上世纪90年代一盒阿莫西林至少要卖8元,现在药店只卖2.5元到3元。但可能很少有人会知道,这阿莫西林降价的背后还有家园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分功劳。正因为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羟邓盐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消费者才能从本质上得到实惠。
什么是羟邓盐,大多数人都云里雾里,但说起阿莫西林许多人就明白了。简单地说,羟邓盐就是合成阿莫西林的一种中间体,同时也是其他不少我们常见药物的中间体。在2000年前,羟邓盐的关键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着,欧洲和日本占了全世界60%以上的产量,由于缺乏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技术,国内超过全球18%的市场需求量只能依赖进口,当时的阿莫西林要8元多一盒。
基于当时市场上的情况,老总徐秀忠深刻体会到没有自主创新就只能被人牵着走,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于是开始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当时也没有专门的研发楼,很多设备都不行,但拧着这股劲,大家都特别卖力。”研发中心主任徐新良说,搞研发是非常寂寞的一件事情,极度考验人的耐心,现在脾气好,也是长期锻炼出来的。
2000年,在迎来新世纪的时候,家园化工也迎来了成功。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攻克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羟邓盐的技术难题;第二年年产3000吨羟邓盐的产业化项目被批准为浙江省第三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并于2004年通过验收。目前,家园化工已有两条大型生产线,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份额。因为打破了羟邓盐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迫使国际市场价格从原先每吨16万元降为7万元左右。老百姓可能都感觉到阿莫西林突然就降价了,而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知道这里有“家园”的功劳。
尝到了研发的甜头,2000年,家园第一个研发大楼拔地而起,“当时真的很兴奋。”谈了那么久,第一次看到徐新良兴奋的表情,“以前技术人员跟普通工人干的活差不多,但有了自己的大楼,归属感就马上出来了”。而现在,徐新良正坐在去年年底新建成的研发大楼里和记者交谈,2000年以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已经接近一亿元。
研发一种新药至少需要10年。“国外同行的研发投入不少都超过销售额的15%,而国内超过5%的还极少,我们不缺人才不缺毅力,不缺材料,所以我们的空间还很大。”徐新良平静地说,下一个目标,要研制自己的新药。
离开会议室的时候,记者偶然瞥见了放在案头的两个咖啡壶,跟大楼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我们这儿有不少留学回来的人才,还有一个是刚回来的在美国留学9年的博士后,他们喜欢喝咖啡。”一席话,让我相信,为什么那么多人才愿意留在这个不太繁荣的小镇。
记者手记
一直以为徐新良会对羟邓盐娓娓道来,而他却只是轻描淡写一抹而过。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兴奋也许就在于成功的那一刹那,而后又沉浸于攻克另一个难关。创新是无止境的,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就是不断向前。
本报记者 张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