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现在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使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其实更难。因此,我希望“浙江人文大讲堂”能一直坚持下去,使浙江文化天空中的这个亮点不是一颗彗星,而能成为一颗恒星。
现代社会实在不缺热门的东西,我们不要太在乎偶尔的冷清。“人文大讲堂”的意义不仅在于现场有多少听众,关键是持之以恒。只要它存在,它就是浙江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思考自己生活时一座可供参照的灯塔。
民间期待:
一是在选题上,要处理好核心人文话题和非核心人文话题的关系。“人文”之“文”,原意是花纹,引伸为痕迹、现象。所谓“人文”,就是指所有与人有关的现象,含义极为广泛,因此所有与人的生活相关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是“人文大讲堂”的话题。但人与其他存在相比,最特殊的是有精神生活,因此人的精神现象应该是“人文”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应该是“人文大讲堂”的核心话题。
二是邀请主讲人,要处理好本地学术资源和外地学术资源的关系。本地学者毕竟有限,时间长了,主讲嘉宾和讲题会有难以为继之感,省外乃至国外学者则可以尽情邀约。
三是在场地安排上,要处理好适当变动与相对固定的关系。“人文大讲堂”影响越来越大,有些地方和部门希望“人文大讲堂”能移动举行,我觉得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变动地址要慎
重,因为人们对“人文大讲堂”的认同,是与相对固定的地址联系在一起的。
四是在看待社会影响方面,要处理好制造轰动效应与追求持久影响的关系。本来开办大讲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这个世俗文化泛滥,而比较高雅的文化严重缺失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一些清新雅致或令人深思的东西。如果太在意形成轰动效应,在选人和选题上迎合世俗,那就事与愿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