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在这一点上同衣服一样——当季最流行的往往也最容易过时。
先看看土家烧饼。半年前,土家烧饼、掉渣烧饼、土掉渣烧饼、掉渣儿烧饼……忽如一夜春风来,土家烧饼遍地开。有些匆匆忙忙开业的,甚至连门上悬挂着的“珍珠奶茶”招牌都还没有摘掉。那半年之后的现在呢?“杂牌很多都倒了。”掉渣烧饼的胡老板说。“小区门口,水果店里临时冒出的烧饼摊没了。”市民张大妈告诉记者,小区门口短短几百米的马路,最多的时候有四家在卖这种土家烧饼。“现在已经关掉了两家。”
而鸭脖子、沙县小吃们早就隐匿到小街小巷里了。
经营武汉“久久王”鸭脖子的小王告诉记者,前几年鸭脖子最红火的时候,他们的店就开在马路上,每天下午5点钟之前就能全部卖光。“现在生意没那么火了,也就搬到这条小巷子里了。租金压力小一点。”
“沙县小吃现在很难找了,”张同学说,去年吃了一次之后,今年突然又怀念起扁肉来了。“找了半天,才在德胜路东头找到一家。“沙县小吃已经被城市主流人群‘边缘化’了,环境氛围和去年不好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