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当地人抢了
在外面,对当地的制度政策毕竟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双合盛鞋业公司有一次几千万的半成品货物在海关压了1年,这个时候急也是没办法。
最无奈的是工厂在尼日利亚生产不到2年,已经被明抢了2次。几个当地人开了一辆货车,直接冲进工厂,把鞋子拖上车,就这么光天化日之下把鞋抢走了,公司因此损失了几十万,幸好没有人员受伤。
订单取消了
“虽然那时候我们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准备这么做的,但现在看来,并购并没有我们最初想像的那么简单、容易。”哈衫鞋业一负责人说起意大利的并购时坦言,海外发展不是只有风光的一面,由于意大利的品牌很多,要真正运作一个中高档品牌难度较大,竞争也很激烈;威尔逊原有的客户,对重组后的公司有些怀疑,一些客户持观望态度,取消原有订单,许多销售渠道得重新建立;意大利的人工费用很高,一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折合成人民币要六七万元;还有中西方文化的差距——这些问题大多数去并购国外企业的浙江企业都遇到过。
资金压力大了
想在海外“淘金”资金压力也很大,一不小心就会搞得满盘皆输。“尼日利亚当地政府外汇储备不充足,需要等到他有外汇的时候才能兑汇。如此,资金链被拉得更长,许多计划都会被打乱,如果没有准备的话,是很难承受的。”温州哈杉鞋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潘主任说。
宁波一家民营企业收购德国一家工厂后,不到半年销售额就从原来的300万元增长到1500万元,但是董事长反而要德国经理控制速度。因为,德国工厂运作需要流动资金,但按照国内政策,批给企业的流动资金外汇指标少且慢,根本跟不上德国工厂的步伐。
无奈回来了
2004年,浙江赛登(力尔卡)鞋业有限公司也曾经将半成品放在俄罗斯组装,而现在他们已经将厂房转给他人,退出俄罗斯。董事长林海泉表示,虽然在当地生产,成本降下来很多,但由于政治环境不稳定,做起来很辛苦,风险也大。
海外创业的经验
对海外新环境的适应,不少在外创业的企业家都很有感触,一企业家提醒想出去的企业,到一个新的国家办厂发展,经验都需要一步步积累起来,一般第一年是赚不到钱的,要熟悉当地环境、当地的消费习惯等,第二年才慢慢开始赚钱,这样一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所以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