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一周新闻大家评
· 安全区
· 人物说法
· “瞒虫”吃了豹子胆?
· 金领不一定是精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金领不一定是精英
  ■三军

  

  日前,教育部的官员在解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时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竞争。这里不谈就业,只说“精英”。

  诚然,大学生不能自诩为精英,但就算是目前仍属“小众”的博士生也不能自诩为精英,因为精英压根不是能自诩出来的。社会也没有义务安排好一个精英的位置等谁去坐。

  关于什么是精英,也有一个误区。现在人们几乎都把精英等同于白领或者金领,好像普通劳动者就与“精英”无缘。事实上,不管是蓝领、白领还是金领,与精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精英”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

  薛涌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一书中提到: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服务社会的理念。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来完成自己的精英教育,十五六岁就开始周游世界,到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锻炼,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从而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结果,他们没有变成势利的特权阶层,而是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我想,社会责任感是精英的一个起码条件。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社会责任感都没有,是不能称为精英的。

  通过素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全、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自立自强的社会人。这是教育的第一目标。但教育不能止于此。社会要进步、要发展,要靠人去推动。所以,一个人在自食其力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他的社会责任感越强、他的能力越强,他对社会的正向推动力一般就越大——这才是精英的真正涵义。

  耶鲁大学始终把培养能改变社会的精英人物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改变社会的事有大有小。像“四十朵花花”学校里的“驴友”老师改变的是一个小山村的教育,是个小改变(《钱江晚报》5月20日);你如果能做教育部长,能把中国教育界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解决了,那就是大改变。不管是小改变还是大改变,都在改变社会,都是在履行社会责任,都值得我们称道。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能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尤其是能提供大服务,带来大改变的精英人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