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一声“首席工人”,心头暖
· 80%出自首席工人
· “技工荒”下的双赢选择
· 一次精彩的转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外来务工者到首席工人
一次精彩的转身
  上个周五下午,慈溪庵东镇振东村联合工会四联机械有限公司的李绍海接到厂里一位车工打来的电话,他说家里临时有急事,下午去不了厂里了。可是一批轴承还在大车床上等着加工,如果耽误了就会延误其他工序,给工厂造成损失,怎么办?李绍海放下电话后,脱掉了西服外套,径直来到了前面的厂区。铣、磨、打孔……伴随着刀片车在轴承上发出均匀的“嗞嗞”声,李绍海开始亲手操作厂区这台大车床。

  长时间不摸机器 手痒痒

  李绍海是四联机械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今年38岁。记者面前的李绍海十分朴实,一个普普通通的北方汉子,由于刚刚在机床上加工轴承,手上沾满了油污,当记者向他递出名片时,他竟有点手足无措,把双手使劲在衣服上蹭掉油污之后才接。

  李绍海手下有60多号工人,每天除了要对两个厂区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之外,在遇上生产任务比较重或者人手紧张的时候,他还要亲自上阵操作一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时间长了,不摸摸机器,手就痒痒。”在厂里的工人眼里,这位来自河南从一线工人做起的副厂长十分具有亲和力,在厂子里,没有人叫他“李厂长”、“李总”,一声声“老李”叫出了大家对他的那股子亲切劲儿。

  “其实更让我们服他的是老李的技术确实很厉害,他当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我们心里有底。”一位工人告诉记者。李绍海的突出表现不仅仅让工人们“服气”,并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在今年四月份庵东镇举办的第五届“十佳首席工人”评选活动中,李绍海同另外两名外来务工人员一起被评为庵东镇的“十佳首席工人”。事实上,李绍海在2000年来慈溪之前,一直在家务农,甚至从未接触过有关机械的任何知识。从农民到首席工人,李绍海是怎么完成这个身份转变的呢?

  一辈子做苦力 谁说的

  2000年4月份,李绍海还是河南商丘的一名农民,这一年他承包的砖瓦厂亏了几万块钱,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出来闯一闯。通过在慈溪打工的朋友介绍,他来到了庵东镇。“当时就是两手空空的来了,什么技术都不会,一开始找工作特别难。”回想起当年窘境,李绍海仍然记忆犹新。

  在举目无亲的慈溪,生存的压力让李绍海不得不先找到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通过几位老乡的介绍,李绍海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找到一份当小工的工作,递砖、砌墙、搅拌水泥砂浆,每天的劳动都消耗大量体力,但是换来的却是并不丰厚的收入。就这样,他在工地上干了半个多月,之后的一件事情刺痛了李绍海的心。一天包工头让他去买拌砂浆用的水泥,李绍海不懂行,买回的却是装修用的白水泥,包工头一时气急,张口就骂道:“这点事也办不好,你们这些打工的活该一辈子做苦力。”

  “这句话点醒了我。”李绍海说,“我那时就想,一定要好好干,出来打工不能光知道出苦力,赚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点东西,掌握点技术,那样人家也不会看不起我们了。”后来经过老乡介绍,李绍海来到了庵东镇振东村联合工会四联机械厂,“当时有老乡介绍,我才能到厂里来,我应聘做车工,可是我连车床什么样都没见过,怎么操作?”刚到厂里上班的李绍海面对着一台台冷冰冰的铁家伙无从下手。

  农民变身副厂长 我试试

  “在老李的口头语中,‘我试试’是他最常说的一句。”厂长陈建能告诉记者。也就是靠着这句话,还有李绍海自己付出的超常努力,他从一开始的毫无接触到对整条生产线的工艺和技术驾轻就熟、了如指掌,只花了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

  “那半年,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都陪在机床旁边。”但是回忆起来,李绍海并不觉得辛苦,那是我收获最大的半年,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技术。尽管只有高中学历,并且以前从未接触过机械方面的知识,但是李绍海通过亲手操作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好在这是一个实际操作比理论更重要的工种,我一有空就向老职工讨教、再加上自己多安排时间练习操作,慢慢地我从操作小仪表车开始、后来操作大车床,直到现在能够对大车床进行维修。”

  随着李绍海对整条生产线越来越熟悉,对于机械原理也越来越精通,随后他不满足于只是操作、维修,他开始尝试着对生产工艺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

  “这种轴承的生产技术在慈溪只有我们一个厂能做。”厂长陈建能拿起一个车好了的轴承告诉记者,“这就是老李他们琢磨出来的。”据陈建能介绍,这种轴承采用了新的切割方法,每加工一个轴承能比原来的工艺节约将近一元钱。

  李绍海的付出没有白费,2004年他被提拔成为副厂长,厂里生产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他,厂长自己负责跑业务。对此,陈建能说:“虽然老李来厂里才四年的时间,但是他好学、勤奋,人缘也好,综合素质都不错,虽然他是个外地人,但是由于技术好,这个副厂长他干很合适。”

  现在李绍海把妻子、女儿都接到了慈溪,“刚进厂的时候一个月才拿三百多,现在当上首席工人了,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能拿四万多吧。”谈到将来,李绍海说希望自己能在慈溪买套房子,因为“自己再也离不开这个地方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