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浩杰
“回归故里,它可以发挥更耀眼的光芒!”昨天,来自余杭的郑焕泉夫妇,把一本收藏了30多年的古籍《丸散抄录》“赠还”万承志堂。
本报曾于去年5月23日报道了《寻找湮没的“万承志堂”》一文,公开向读者征求万承志堂的老文物、老故事。当年建立于1875年的“万承志堂”是与“胡庆余堂”、“叶种德堂”并称为杭州药业的三大门市,药酒、丸散膏丹、药品制作是其三绝。这一切的秘密都集中在一本编撰于光绪十一年的《丸散全集》中。抗日战争时期万承志堂毁于大火。2005年,“承志堂”重新在杭州高银巷开张,但是药书一直没有回归。
话说杭州余杭塘栖镇一位有着35年从业经验的中药技师郑焕泉,一大业余爱好就是喜欢收藏古书,特别是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古医药书。30多年前他在杭州一个地摊上买到这本《丸散抄录》。从医多年的他,颇为懂行地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局方”(类似于国家标准的大众方子)多少“秘方”。前不久,他突然萌发一个念头:让这书回归万承志堂。
记者翻开这本《丸散抄录》,上面清秀的行楷字写了万承志堂的宗旨等等,说当时药店以“仙桃”为标记(类似于现在的商标),说当时“平时九五扣,初一、十五,九扣”让利于患者……再往里翻,一页页工整的印刷宋体药方分门别类。什么药,治疗什么病,该怎么吃,医方、药方一应俱全,共分15大门类,近600多方子。
浙江省惟一的国家级名中医药师,今年79岁高龄的徐锡山老人看到这书后非常激动。他告诉我们,当年火烧之后,万承志堂的总经理卢裕晋将伙计和这药书一起带到了万承志堂参股的胡庆余堂。这本书集中了宋以来的各种局方,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配方,非常珍贵,能够找到真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