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哲学家理查·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中认为,有两类文化人格:体系式文化人格和教化式文化人格。后者凭借一种情怀,表现为一种姿态,一种默语,往往把出人意料的境界、精神或思想带入日常的生活之中,让人们敞开惊讶之感。素食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后者。
素食主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自古希腊时代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主张动物亦有灵魂,其师生一律奉行素食、戒杀生。柏拉图在《理想国》当中,颂赞日月星辰、鸟兽草木,皆与神圣同体,有如人类之手足。日后他被世人尊为“庇护动物的圣者”。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与法国大革命思想启蒙者卢梭,皆为动物的生存奋力辩护。音乐家瓦格纳曾积极推动反对动物活体解剖运动。哲学大师叔本华,为了反对动物实验,在哲学辩论上亦是不遗余力。
史幼波在《素食主义》中引用印度圣雄甘地的话来体现古今中外所有素食主义者共同的悲悯情怀:“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地珍贵。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