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封面人物
3  4  
PDF 版
· 赵忠祥
· 历史沿革
· 李娟:《新闻联播》最早的主播
· 李娟
· 杨柳
· 贺红梅
· 那些曾经的面孔
· 赵忠祥,从《新闻联播》走来
· 杨柳:由播音到主持
· 贺红梅:真情一片献荧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赵忠祥,从《新闻联播》走来
  赵忠祥最早为人所知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他进中央电视台做播音员的时候。1976年的1月12日,周恩来的遗体被送往北京八宝山火化,数十万民众赶到十里长街送行。当天晚上,有条件从小小的黑白电视中收看这一历史场景的人们,被一个声音深深地打动。这个带有磁性的男声颤抖地把白天发生的一切描述给全中国和全世界,那悲怆苍凉的声音,把民众对伟人的哀思表达得如泣如诉。这个男播音员正是赵忠祥,随后这位当时中国惟一的男性电视新闻演播员敦厚、朴实的形象,以及他独具特征的嗓音,借助黑白电视机开始映入人们脑海。

  但在当时,电视媒介的受众也相对有限,据说在1976年全北京市只有440台黑白电视机。当年和赵忠祥一同从学校被挑选为播音员的吕大渝说,一直到1978年才抽到一张电视票,买了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第一次在家里看到自己的荧屏形象。赵忠祥曾回忆:“1994年访问美国时,曾对CBS著名主持人丹·拉瑟(Dan Rather)这样描述,中国中央电视台1958年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他做了三年新闻播音工作,走在大街上没有人认出他来。他的祖母一直到去世,始终都弄不明白她的孙子是做什么的。”

  初进电视台时赵忠祥18岁,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然后到北海公园找老师练声。吕大渝回忆:“三年春夏秋冬都是如此,也不交男女朋友。因为当时人手少,只有赵忠祥、沈力和我,所以不光是新闻节目,还有许多像少儿节目也要上。那时不像现在有提示机,所有稿子都要事先全部背下来。读音方面也很严格,四声读错了都是重大错误。”

  随着赵忠祥播音水准的不断提高,他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成为新闻联播早期主播后,随邓小平访美时,他作为中国第一位“电视记者”在白宫采访了美国总统卡特,被当地新闻界誉为“中国的沃尔特·克朗凯特”。

  1980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60年代便开始在国外兴盛的《动物世界》,赵忠祥自己也没有想到,此中的解说不但使他的声音内涵得以拓展,也由此确立他更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地位。

  赵忠祥“有语言塑造能力”,那种既“厚”且“温软”而偏“低沉”的声音和气息,之所以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肯定,显然得益于“文革”后整个播音界“高亮”的衰微。赵忠祥敏锐地领悟并成功投合了这种需要。一位作家曾这样调侃赵忠祥的特殊地位:“这地球上只有一个12亿人口的中国,中国当时只有一家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一个时期内只有一位男新闻播音员每天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一个时期内只有一套《动物世界》节目……”

  作为一个严谨持重的“新闻人”把晚会节目主持得意趣盎然,是赵忠祥的又一个自我提升。赵忠祥说:“在中国,前十余年中,主持人形式发育得最好的,恰恰在综艺节目。”赵忠祥正是从主持《正大综艺》开始,进而主持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全国人民过年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几年前的一场春节晚会上,宋丹丹扮成一个小脚白发东北老太太,一脸渴望地喊出了一句“我十分想见赵忠祥!”镜头马上摇向了那个被“十分想见”的人,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打着红领结的赵忠祥慈祥地笑了。这大概是大众喜爱赵忠祥情绪的一次最公开最彻底的宣示和表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