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电车去留民间PK台 发起民意投票
· 居民嘴上都挂着碑
· 民情日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居民嘴上都挂着碑
丁云川透露:可能会重新摹刻一座梅花碑
  ■本报记者 王丽 李冠男

  

  昨天晚上,市民潘女士打来电话,向我们推荐一位老杭州说唱艺人,她说他是卖正宗梨膏糖的老艺人;另有一位倪先生也给我们出点子,寻访杭州的老底子可以去玉皇山一看,山脚下有一处八卦田,有许多故事仍在流传……“钱报老底子采风团”开出几天来,我们天天都能接到这样的电话。

  感谢这些热心的读者。昨天的清早,我们的“老底子采风团”开到了第三站——杭州上城区梅花碑社区。

  昨天早上七点,“采风团”刚进社区,就看到六七位社区老居民围坐在一起讨论着。79岁的姚鼎恒拎来了一大袋书和报刊资料;74岁的陆敬中,坐下来就向我们讲起了小区里的旧事;还有赶在上班前几分钟跑来的王向东带来了手提电脑,播放了一段他搜集保存的影音资料……让我们有些惊讶的是,所有这些资料以及老人们口中谈论最多的,都是同一个:“梅花碑”。老人们都说,这社区里算得上头一桩“老底子”的,非它莫属。

  

  梅花碑:

  一座承载历史的奇碑

  “梅花碑,梅花碑,我们社区都是以它命名的,当然最有名的就属这块奇碑了。”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热心居民王向东先生一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南宋时期,这一带是宰相秦桧的府邸。秦桧死后,府邸就被没收了。宋高宗赵构退位之后,这里就成了他养老的地方,取名为“德寿宫”。现在社区里的“梅石园”一带当时就是德寿宫的后花园。

  “梅石园里的梅花碑又称‘梅石双清碑’,它的故事可有的说了。”讲到关键处,王先生来劲了。碑上画了一株苔梅,一座芙蓉石。后人都认为是明代的蓝瑛(浙派画家领袖)画的梅花,孙杕画了石头。但是这个时候,有个大人物出场了,他说刚刚相反:是蓝瑛画了石头,孙杕画了梅花,还大笔一挥在碑上更正起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乾隆皇帝,乾隆爷更正完之后还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不错不错!大加赞赏。

  现在梅石园里这块梅花碑是1988年上城区政府重新翻查资料仿制的。

  “北大未名湖畔也有一块梅花碑。”王先生告诉记者,20多年前,一直关注梅花碑的丁云川先生在北大发现了它,并请拓碑高手拓下。去年,丁先生将这副珍贵的拓本捐给了西湖博物馆。

  杭州历史协会和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丁云川先生,昨天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他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拾起杭州历史文化碎片”的商讨,初步决定,将委托上城区政府,根据他从北大梅花碑上拓印下来的拓片重新摹刻一座梅花碑。

  钱塘县学:

  居民愿自掏腰包立碑

  就在“采风团”到梅花碑社区的前几天,社区徐主任收到了一份居民写的调查报告,报告的大意是,现在的福利新村是南宋“钱塘县学”所在地,学堂的建筑、遗址早已荡然无存,但这段历史在《西湖游览誌》上有详细记载,今人应该立一块“钱塘县学旧址”的纪念石碑,也好让子孙后代对此地的历史多一分了解。

  昨天,报告的作者——社区居民汪贤耿也加入了“杭州老底子·钱报采风团”,说起这“钱塘县学”的事,还当真有一番讲头。

  南宋在临安(杭州)建都时,当时的最高学府是太学府,而钱塘县学虽然是地区级学府,但规模和名气都非常大。

  汪贤耿现在还在查资料搜集有关“钱塘县学”的史料,他说,如果政府批准同意,自己掏腰包都行,地址也选好了,就在小区花园的花台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