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球来了
“你看我巴黎铁塔练得怎么样?”
“嘿,你听说隔壁班有人会玩原子裂变了么?”
“我的冰裂越用越不称手了,想去买个摩天轮。”
“呵呵,我昨天刚用暴风战鹰换了个冲击波。”
……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一只在手指间转个不停的悠悠球,为孩子们带来无数的欢乐和竞争。
与此同时,各地电视台都在热播的一部名为《火力少年王》的电视剧,更是推波助澜。屏幕上一名从美国转学回国的热爱悠悠球运动的少年,偶然被某中学体育教师兼悠悠球教练发现并招入队中,于是就和一批热爱悠悠球的初高中学生一起在暑期进行魔鬼式集训。
不到一个月,这部以悠悠球为主题的片子,便让许多孩子重新认识了有许多年历史的悠悠球,纷纷赶紧去买个回家玩。一传十,十传百,这只小球就这么借着孩子们的口和手,在许多城市里的校园传开了。
除了推出以悠悠球为主角的电视剧之外,一些销售悠悠球的商家还采用了考级法作为新的推手。“现在很多卖球的商店,都能当场进行悠悠球考级,只要过关就可以拿到各个级别的证书,很有挑战性。”“如果玩得特别出色,还可以上电视参加‘火力少年王’的角逐呢。”杭州长寿桥小学一群男生唧唧喳喳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只小球时下的普及程度丝毫不亚于世界杯的收视率。校园里、马路边、候车亭……随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不单是小学生,连部分中学生也来凑热闹。
“最近玩悠悠球的学生确实很多,尤其是高年级,几乎每个男生都在玩。”说起风靡校园的悠悠球,杭州九堡中心小学老师陆文奇一脸的不可思议。
痴迷引发禁球令
别看悠悠球还没半个巴掌大,孩子们却看到了里面的无限乾坤:冰裂、超光速、暴风战鹰……单是品种就不下十几种;在轻轻一丢一收间,还会有溜狗、翻筋斗、巴黎铁塔等无数花样和玩法。
为了玩好这只小球,孩子们不但购买了指套、润滑油等配套品,还拥有说明资料仔细研究。
“个别孩子为练习一种花样,真当叫刻苦呢。”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老师高慧珍笑着说。这种痴迷,让一些学校的部分班主任颁布了不成文的“禁球令”。
“好多孩子日也玩夜也玩,作业忘了做,读书都没心思,上课也会忍不住从口袋里掏出来玩两下。前两天去家访,我发现好多家长也正为这事头疼。俗话说玩物丧志,这样下去怎么行?”一位班主任这样向记者解释她的“禁球令”。
此外,悠悠球不菲的身价也是惹来争议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市场上的悠悠球虽然也有两三元钱一个的,但孩子们一旦玩入门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几十元一个的,而且许多孩子还不止买一个。
同学小叶向记者解释:“球的品种不同能玩出的花样也不同,所以要想玩出更多的花样需要更多的球。而且有些花样很容易磨损球,我也买过十几个球,但现在能用的只剩3个了。”
可玩好玩的太少了
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眼中,这场来势汹汹的“悠悠球旋风”不过是校园流行风的某个临时停靠站,带有流行元素最深刻的烙印——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仍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对此持不同看法。
“作为一种玩具,悠悠球确实有不少过人之处。首先,它对游戏场地的要求不高;其次,这只小球可以随意地揣在口袋里,孩子走到哪儿就能玩到哪儿。”杭州天地实验小学老师高静分析道,“除了悠悠球本身的特性,我觉得造成这股风潮的深层次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可玩、会玩的东西太少了。”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老师朱建人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这首先说明了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的单调性。我们提供给孩子可玩的东西太少,使他们缺乏选择,现在难得有这么一样玩具,还能随身带,自然会选它。何况这只小球的玩法技巧多,有挑战性,符合孩子的心理。同时,模仿又是孩子的天性,于是乎你玩我也玩,悠悠球在学生中风靡就是这样一种群体心理效应。”
“话说回来,在最近流行的玩具中,比起贵族化玩具、整人玩具等等,悠悠球算是比较健康的了。玩是孩子的秉性,想想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现在的孩子已经玩得够规矩的了,家长和老师不用为此大惊小怪。”
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老师高慧珍也向记者指出了悠悠球的价值:“很多东西还是在于度的把握,我认为只要引导得法,这只小球也可以具有教育意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所长王金玲说,“能否通过社区、学校组织或者改进悠悠球的玩法,使这一游戏具有团队性,这样在暑假里也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在她看来,游戏应该是扩大儿童活动空间的途径,这样才有助于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增长,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