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婺剧团:文化下乡成品牌
· 嘉兴大剧院之友联谊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 百年西泠:学术与经营两条腿走路
· 嵊州艺术村:文化是工艺品产业的土壤
· 长兴百叶龙:一条“龙”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力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嵊州艺术村:文化是工艺品产业的土壤


  在嵊州市中心,原嵊州竹编厂的位置上,9幢多年闲置的破旧厂房,经过几个月整理,变成了类似国外LOFT(即艺术家仓库)的艺术村落,红柱、白墙、黑瓦,古色古香。这个占地40亩的艺术村,不同于杭州玉皇山脚下的“画家村”,以内容输出为主,在这里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市场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出漂亮独特的工艺品。

  嵊州地处古越中心地带,古越文化源远流长,为孕育民间工艺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土壤。艺术村成立后,原本是当地知名的民间工艺师纷纷入住,竹编、根雕、泥塑、紫砂、盆景艺术造型、戏曲服饰……曾经边缘化的民间艺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发展、创新的艺术平台。这里的竹编工艺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嵊州泥塑与天津无锡三足鼎立,嵊州根雕执全省之牛耳……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嵊州传统工艺行业并不如现在兴盛。那时嵊州民间工艺一直在艺术与商业、都市与农村、国际与乡土等价值维度之间徘徊。竹编、根雕、泥塑等传统民间工艺均遭遇了市场这一问题。嵊州市领导们思考得出的解决之道是:“在传承与保护传统这一基础上,只有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赋予民间工艺在当代的生命力。”绍兴破土萌芽的第一个文化产业园——嵊州艺术村随后成立。一些在行业内闻名遐迩但一直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物集体出现在这里。做根雕的郑兴国,家里办有一家仿古木雕厂,生产一些大众化的仿古木雕产品,生意不错。现在,他把厂交给妻子,一个人在艺术村开始琢磨根雕艺术。他说,现在开始我要出作品,而不仅仅是产品。

  本报记者 王玲瑛 通讯员 王鸿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