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科学是发动机 人文是方向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学是发动机 人文是方向盘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实习生 章琴 整理 本报通讯员 周广利 摄影
  浙江省委党校文化学教授曹文彪说,科学与人文,涉及的问题很大,很重要,同时也非常困难,绝非一次讲座所能解决。“我只希望我的讲课能够激发出各位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与思考。”

  

  科学原属人文大家庭

  科学本来属于人文的范畴。但是,由于科学在现代社会变得特别重要,所以我们现在把科学和人文并列而提。

  “人文”一词中国最早见之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天文,指天之文采,如日月星辰;人文,当然指人之文采。

  人之文采指什么?古人有解释:

  齐梁时代的刘勰认为,人之文采指人所具有的区别于动物的五种人性,即所谓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仁德、仁慈;义就是道义、规矩;礼就是礼貌;信就是诚信;智就是智慧。

  这里的智无疑与原始性的科学是相融的。

  而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依然被包括在人文当中,如牛顿习惯于按古希腊的传统把物理学称为自然哲学,即研究自然的哲学。

  科学与人文并驾齐驱大概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事情。其原因主要在于,那时科学日益壮大起来,并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科学便激发了人们对她的特别关注,甚至引发出人们对她的高度崇拜,这样科学便逐渐地从人文当中独立出来。

  因此,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查·帕·斯诺便在他的《谈两种文化》的讲演中开始把科学与人文并列而提了。不过,在斯诺的讲演中,与科学并列的还只是文学或非科学。真正将人文与科学并列而提,也许是在我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原因是一批文艺学学者及作家、艺术家提出要弘扬人文精神,以解决社会道德滑坡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的两大文化

  什么叫文化?我认为所谓的文化是人类在生存过程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精神性的成果;同时,文化还指人类在创造使用和享受这些成果的过程当中自身发生的各种变化。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告诉我们:在咸亨酒店喝酒有两种人,一种是穿长衫的读书人,一种是穿短衣的劳动者;孔乙己既是一个穿长衫的人,又是一个站在那里喝酒的人。这个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说明服饰是一种文化。

  制度是文化。但是制度作为一种文化也不是指制度本身,而是制度里面的精神。我们的文学艺术、哲学这些文本直接表达我们的精神。所以文化是我们创造的精神成果。

  化是我们的变化。既然我们创造了文化,所以我们一定是往文的方向变化;文化是以文教化,使人变得文明开化。

  习惯就是文化的化,化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所谓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一般指一个人具有的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情感、行为、生活方式等。所以这个人和那个人不同。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往往是不自知的,你这么做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文化有差异。因此有美国文化、法国文化,有南方文化、北方文化。因为养成习惯的因素太多了: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气候,包括我们的饮食和人种都参与养成习惯。

  我们对文化进行分类。

  按照功能的不同,人类的文化可以被分为求真的科学、求善的伦理及求美的艺术——科学就是指研究万物的规律;伦理也是泛称,包括道德、规章制度、法律和宪法等;第三种是艺术文化,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和舞蹈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艺术是为了追求美的,它调节着人的身心:心是人性、身是动物性;心是精神,身是肉体。

  按照思维模式的不同,人类的文化又可以被分为:一,宗教;二,集焦点于自然的科学;三,集焦点于人的人文。

  在以上两个分类中,科学是相当重的,因此,合起来看,人类的文化共有五种,即科学、伦理、艺术、人文及宗教。由于宗教是超世俗的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宗教对世俗没有影响),而伦理和艺术可以归并到人文里去,因此,人类共有两大世俗的文化,这就是科学与人文。

  科学是对三大世界的分科研究

  人类共生活在三大世界之中:其一是自然世界;其二是社会世界;其三则是人文世界。

  所谓人文世界指的是人文文化的世界,大体上包括文艺、历史、哲学、伦理、道德、语言、文字等,其构成的媒介有语言、文字、色彩、线条、旋律等,其构成的内容乃是每一个人的内在的精神。因此,所谓人文世界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借助各种媒介外化而成的世界。就这个意义而言,科学的确也属于人文的世界。

  科学首先对自然世界展开研究,因此我们就有了自然科学,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还有生理学,这门学科只把人当成是一个肉体的存在加以研究。然后再开始对社会进行研究,并且产生了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最后,则产生了对人文世界展开研究的人文科学,又被称为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如文艺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字学等。这里我们所说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

  科学和人文的差异

  怎么去定位科学和人文?

  刚才讲过科学是求真的,人文是求善和求美的。科学属于工具理性,人文是属于价值理性。我们把科学定位为工具体系,人文定位为价值体系。善和美是两大价值取向,而真是通向善和美的途径。

  首先,就方式而言,科学是对世界作出说明,人文是对自我作出各种各样的表达。

  科学的方式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作出说明;而人文,比如文学、艺术、历史、哲学、道德、语言、文字等,的确都是主体的一种主观化的表达。

  第二,就目的而言,科学在于预测,而人文在于发生影响。

  由于科学揭示了事物的真实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其结论便可用以对未来进行预测,而这乃是科学的目的,所谓改造世界全赖能够预测世界。而人文的目的则不在于对世界作出预测,而在于经由其作品对他人、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人们接触人文文本之后的反应,如激动、陶醉等,得到有力的反证。

  第三,就结果而言,科学是为了要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人文则为了创造各种各样的精神财富,或者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

  第四,就特征而言,科学是要简化世界,人文是要细化世界。

  为了预测并且进一步控制和改造世界,科学必须简化世界,比如,科学会将世界抽象为均质化的存在,然后再给以相当的量化。如人、布、路是很不同的存在,但是科学却把它们视为无性质差别的有一定长度的存在,这样就可以对之进行必要的长度的度量。

  人文则不同。人文特别是文艺文本的写作总是表现为主体的一种移情状态,而这就能使原本客观的简单的世界人化了或丰富化了。比如,传统绘画中的梅、兰、菊、竹,就不仅仅是梅、兰、菊、竹,它们被赋予了人的某种品格。

  第五,就语言而言,科学是人工的,人文是自然的。

  因为科学要对世界加以抽象,加以量化和精确化以及加以还原,因此它的语言必须是人工的或相当人工的,如物理、化学、数学、几何、医学等;而我们无论是阅读文学文本还是阅读历史、哲学等文本,会发现,它们都是用我们所熟悉的自然语言写成的,尽管有时会感到有些文本很深奥,但至少就字面而言阅读是没有障碍的。

  第六,就意义而言,科学是确定的,人文是不确定的。

  一个人只要接受过某一科学的基本训练,一般都能准确地领会某一相关的科学文本的意义,并且和他人的领会不会发生什么差异;然而不同的人以及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阅读同一个人文文本,其理解可能会出入很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这个意义而言,说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可以成立的。

  第七,就观念而言,科学是决定论,人文是自由论。

  由于科学坚信世界是由许多条无穷的因果链构成的,因此,一般来说,科学并不认为存在什么意志的自由,从科学的眼光看,所谓意志的自由不过是“过去人类的幻想和原始残迹”;而人文坚持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尽管人的肉体由于是物质,因此是被决定的,刻在康德墓道中的他的两句名言,是这一观点的最典型的表达:“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第八,就发展而言,科学是更新,人文是演变。

  正确定位科学与人文

  科学和人文本来的差异本不应该产生很大的矛盾的;可是现在矛盾多了,产生了互相的指责和责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方都不认为对方所提供的是真正的知识。

  科学家认为人文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所以不构成真正的知识;但是反过来,人文知识分子也认为科学所提供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这些所谓知识是抽象的、分析的和断裂的,而世界特别是生命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是具体的、整体的和绵延的,比如,爱这个抽象的词是根本无法表达人们的爱的心理状态的。柏格森是这一观点的最坚定的拥有者和维护者。

  第二,双方都不认为对方对社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对于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来说,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科学,因为科学以及技术不但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且促进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文知识分子则反驳称,以科学为主导的文明尽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却引发了许多社会弊病,如道德的衰落等;因此,科学非但没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成为病态的社会

  第三,科学认为人文太悲观,人文认为科学太乐观。

  在科学家看来,那些作家、艺术家、哲学家总是在感叹人生,总是在寻找社会的弊端,总是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而且太悲观,因此总是往后看,总是回忆美好的过去。反过来,人文知识分子总认为科学家太乐观,他们认为科学导致了表面的繁荣,其实隐藏了很多的隐患。他们指责科学太肤浅,看不到社会的隐患。

  第四,科学认为人文太浪漫,人文认为科学太现实。

  对于那些务实的科技专家来说,人文知识分子都是些浪漫主义者,他们整天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如人生、主体、沧桑、存在、风格、优雅等,基本上是一些无聊的空谈,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人文知识分子看来,科技专家未免太过现实,整天忙于各种技术性的物质性的事务,生活太少情趣,缺少超功利的生活态度。

  第五,科学说人文缺少智商,人文说科学缺少思想。

  尽管不是全部,至少为数不少的科学家觉得学人文的人大多都是些智商不高的人,他们只能死记硬背。但是在人文知识分子看来,科学家特别是技术专家们,其实只是些有思维而无思想的人,思维能力强充其量只能说是智商高,但是只有思想才是智慧,而智慧比智商要高得多。

  第六,科学指责人文杜撰自由,人文指责科学消解责任。

  在科学家看来,所谓意志自由根本上是不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的身心,都是被决定的;人文知识分子对此作出指责的理由在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人就可以不对自己的任何行为——善的也好,恶的也好——负任何责任,因为这些行为不是由人的意志支配的,而是由其他各种因素决定的。

  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在于:科学发展到今天,的确引发了很多弊端,引起很多人类的困惑,比如,科学是双刃剑;其次,是科学的过度膨胀。所有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发展科学与技术,使人文知识分子感到巨大的失落,科学还因此向人文的领域大踏步地扩展,对各种人文文本展开自然科学式的研究,也使得人文知识分子感到难以容忍;第三,今天,至少就我国的现行教育中学、大学而言,文理出现了巨大的分裂:学理的不再学文,学文的也对理全不问津。这样一来,彼此就非常陌生,由陌生便自然会产生隔阂。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定位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很重要。

  只有经由对话,才能真正知道对方到底在干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并且才有可能消除误解,打破隔阂。

  总结发言:我认为科学是手段,人文是目标,这是我对科学和人文的基本定位,由此有两个更小的定位:科学提供依据,人文决定目的;科学是发动机,人文是方向盘。我们科学人文和谐相处,我们的人类才会有一个光明美好的发展。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