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让“平民视角”为大学校长“导航”
· 懂了才能读你
· 我选择相信张柏芝的眼泪
· 提醒家长,神童只是个例
· 新书发布会为何容不下质疑声
· 行走于尖端的历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平民视角”为大学校长“导航”
■卢荻秋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一个仅有3层的食堂,竟然装上了两部观光电梯,被选入非官方版“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新闻”;西北政法大学在该校新校区建起了星级宾馆式行政楼和大型喷泉,引起应邀参观的老领导一顿痛骂……

  不惜重金大兴土木,改善办学条件,以至于盖楼速度创造“高校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前任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语),当然不是毫无来由的。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大学资源投入的快速增长,连年扩招带来的基础条件压力,评价体系的贪多求强导向,这些都是高校大兴土木的原因。可以说,对于大学领导者而言,大兴土木既是内在冲动,又是外在压力,既感到喜出望外,又觉得有难言之隐,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笔者在多个场合听过多位大学校长的“心声”。有的抱怨扩招太多,校舍不够用,不搞扩建没出路;有的坦言银行赶着放贷,搞新区等于教育投资,政府还能让大学垮台不成?有的担心排行榜名次下滑,靠学术水平“拿分”没戏,只好靠办学条件“挣分”。说实话,每听到这样的话,就禁不住感到悲哀。

  大学应该站在社会的前面,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领航者”、“火车头”。大学校长应当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过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教育,对于“大学是什么?”“大学怎么办?”这样的基本问题应该有超越常人的认识和思考。遗憾的是,中国的大学却越来越成为跟在社会屁股后面跑的“随从”,我们的一些校长们考虑得最多的不是如何引领社会,而是如何适应社会、追赶社会、讨好社会。

  与大学校长的盲目盲从相映成趣的是,来自基层民众的声音(这些声音原本是难入大学校长法眼的)却表现出惊人的理性一面。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频道合作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83.9%的人认为,现在不少大学的建设存在“面子工程”和“过度消费”问题;在谈到对大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期待时,45.7%的人认为“至少要看得过去”,39.9%的人觉得“能用就行”,只有11.3%的人希望“越高级越好”;与盖大楼相比,65.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的钱首要用途应该是“增加科研经费,吸引优秀师资”,21.4%的人觉得“提高奖学金、助学金水平”才是最该花钱的地方,认为大学“修路盖楼,改善校园环境”最紧迫的只有12.7%。

  请原谅我不厌其烦抄录这些枯燥的数字。我想,这样的平民认识应该对大学校长们有所触动,应该成为大学校长的内在的自觉:在大学为3层食堂安装两部观光电梯的时候,别忘了有近9成民众会投反对票;在大学耗费巨资打造星级宾馆式行政楼的时候,别忘了有近9成民众认为这些经费应该用到“人”身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