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原定于9日上午10点半开始的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的签名售书活动,到了时间却迟迟不见动静。11点10分,人群一阵激动地嚷嚷:“孔东梅来了。”身穿白色西装外套,宝蓝衬衫和白底花裙的孔东梅走上了中央大厅的台上。她轻声柔气地向台上的读者致了谦,说因为飞机晚点,害大家多等了一些时间,特别是台上还有许多老人家。说完便马上开始签售。排队的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一位姓全的老师傅说他丢了钱包,没法买书,便拿出许多明信片请孔东梅签字。那上面已经有了邵华、毛新宇的签名,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首日封。全师傅还从沉重的书包里拿出1966年四卷合一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和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想等一会儿请孔东梅签名。
找对象没有特殊要求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这次是为其新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蓉谈毛泽东外交往事》(中央文献出版社)。孔东梅告诉记者:“我就是冲着上海的海派文化来的,而不是能签售多少书。因为上海文化给我的感觉,就是细腻、时尚,参加上海书展,感觉就像回家看书一样舒畅,”据悉,《改变世界的日子》一书是由孔东梅和毛泽东表侄女、中国唯一女性副外长、首席礼宾官王海蓉共同探讨而成的。毛泽东逝世三十多年来,王海蓉从来不接受任何采访,也不发表文章和回忆录。书中首次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独家秘闻。记者在她为读者签完名后特意向她询问了关于个人生活方面的事。记者问:“你结婚了吗?”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还没有。”“像您这样的身份,在找对象方面会有特别的要求吗?”“没有啊,我自己完全跟普通女孩子一样的,要说别的要求,那全是别人的想法。”“外公对你的生活、世界观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影响肯定有,方方面面都有,那说来话就太长了。”
立志研究红色文化
孔东梅曾写过好几本书回忆以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记者问孔东梅,你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国际政治学硕士,只有李肇星大使知道你的身份,为什么这么低调。孔东梅说:“我们家一直想过普通人家的生活。”记者问:“你的事业定位是什么?”孔东梅说:“创立一个机构,以研究、宣传、出版、传媒为业,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红色文化‘代表人物。我觉得国内这方面做得不够深。”1972年出生的孔东梅自幼在上海生活,对外公的印象都来自外婆贺子珍和母亲李敏。她说,外公在生活上总是对他们严格要求,告戒他们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张扬。但是外公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虽然他对孩子要求很高,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达到,他也不会责备。生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孔东梅会有压力吗?她坦率地说:“没有太多的压力,虽然我有一个伟大的外祖父,但我只是个普通人。”孔东梅大学学的是外语,毕业后进泰康人寿保险。但是现在她留学回来,却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做起了红色经典文化的品牌。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呢?孔东梅说,她回国后,觉得应该以新一代人的角度重新研究外公,深层次地,纵向地来了解毛泽东。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她为外公献上了三本书:《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多集电视纪录片以及全国巡回大型展览《领袖家风》。记者曾问过她关于上海生活的一些记忆:“上海市湖南路262号,你应该还有印象吧?” 孔东梅说:“当然有啦。外婆贺子珍在那住了30多年,我从小在她身边带,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度过。记得那时上学回家,门铃太高够不着,每次我都要用书包垫脚才行。” 本报记者 文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