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西湖
3  4  
PDF 版
· 1.4亿岁宝石山瞄准古火山公园
· 固执小伙趟进鬼门关
· 船娘有事帮一把
· 西湖石头记
· 在西湖边 捕捉到彩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西湖石头记
  主角:白云岩

  差点变成白石粉

  方启东和傅肃雷在余杭中泰的山上采集这块珍贵的石头时,心疼地发现,因为白云岩洁白而美丽,它一直被当作是建筑材料,被磨成了白石粉、制成了水磨石。要知道,这可是6亿年前的古石啊!如果把一亿五千万岁的西湖比做是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那么眼前这块朴素的白石头的年纪完全可以当它的太祖母。

  6亿年前的震旦纪,因为它洁白、光滑、细腻,可以推测出它生活在海底,整个杭州还都是海,而且当时并没有生物。它看着三叶虫从无到有然后消失,恐龙当过它的邻居,经历了西湖的几代变迁后,它被天长日久的地壳运动不断抬高,显露在杭州地面上。

  主角:燧石条带灰岩

  从凤凰山到西博馆 走了一万年

  如果说白云岩是美丽的少妇,燧石条带灰岩就是帅气的少年。

  “凤凰山、玉皇山上,都有这种黑灰色的燧石条带灰岩。这些深色的条纹是硅质条带,这些不平、凸起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表示,而有机质是生物的特质,说明当时已经有不少生物了。”方启东教授告诉记者。

  西湖博物馆展厅里一块重达两吨的黑灰色燧石石灰岩,忠于职守看护了西湖整整2.7亿年。一万年前,由于岩石的风化,有一天它离开了母亲的怀抱,露出海面,独自在西湖边沉沉睡去。直到今天,新西湖热火朝天的建设把它唤醒了,从西湖边的凤凰山畔到西湖博物馆的展厅,短短的一段路它走了一万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