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阳,有一处令人叫绝的老宅,名叫黄家大院。走进大院,如同走进了中国木雕博物馆,这座老宅全是由木雕构成,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精美的木雕作品。
55000块银元的“面子工程”
出松阳县城,往西北方行约2公里,远远就能见到一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气宇轩昂,这里就是堪称一绝的木雕艺术殿堂——望松黄宅,俗称黄家大院。其所在地为松阳县望松乡乌井村。
黄家大院是一位黄姓大户留下的。这座老宅子的由来,要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追溯。当时的松阳是松古平原上的一块富庶之地,有浙南“米粮仓”之称。可以想象,富庶之地理所当然少不了一些富甲一方的大户支撑。清朝同治年间,松阳首富当推一位名叫黄中和的米商。有钱人总想置办一些传世家业,于是他选择在望松乡乌井村兴建家祠和武技楼。武技楼有5间房,现在俗称“五间”,是黄家大院的前排房子。
据松阳史载,黄中和培养了为后人所称道的儿子黄绍桂。黄绍桂学业有成,任严州府训导,淳安县学教渝。光绪二十四年,处州遭受重灾,饥民遍野。黄训导开仓平粜大米,帮助饥民度荒年。这一善举获得了当时处州府的褒奖,被授予“泽周仁粟”金匾。后来黄绍桂在后院扩建成了两栋结构精巧、雕刻细微入神的“梅兰竹菊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三间”。
黄绍桂之子黄秋光也是理家好手,把家操持得更加富裕,但思想保守。1914年,革命军到松阳时,他死也不肯剪掉头上的辫子,而被罚款五万五千块银元,被乡人嘲笑为“一根辫子五万五”。为挽回影响,黄秋光一气之下于1918年又投资五万五千块银元在前院精心营造了豪华气派的“百寿厅”,也就是现在黄家大院的主体。
200“寿”字各有笔法
黄秋光没有想到,他这一口怒气下的“面子工程”,为后人留下的是一座经典的江南建筑,是品味和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及建筑文化的一个好处所。
黄家大院现总面积6460平方米,虽然难免有求富求贵的主题,却处处充满生活情趣,外观朴素无华,内里华丽精美。
“百寿厅”三进七开间,厅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均围绕“寿”字主题,那牛腿和雀替上的200个篆体“寿”字,写法无一雷同,有龙凤、麒麟、鱼、狮、猴、蝠等图案,造型古朴典雅,是集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的杰作。
百寿厅中172根柱子相距甚近,井然罗列,亭亭直立,柱头之上牛腿雀替勾心斗角,铺作垒叠,精美华丽。取材于《山海经》故事中的灵禽异兽、奇花异草,刀法洗练飘逸,画面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缭乱。
木雕艺术充满人情味
沿着前院中轴向北纵深展开的中院,西面的尽头是家祠,东面的尽头是宗祠,过道的东西两头是门楼,将前后院连在一起,门楼的木雕以竹为主。中院为“武技楼”,门窗上雕有杂技、武术人物的故事图案。
后院的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内容,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刻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蛙、蟹、虾、蜘蛛、田螺、松鼠、壁虎、佛手、石榴及雀、鹿、蜂、猴(取爵禄封侯之意)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一扇窗户格心用开光圆形套雕一组意趣盎然的小孩玩耍的场景图,小孩的动作有倒立状的,有点鞭炮的,有互相追逐的,形态各异、淘气天真、烂漫可爱。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为他处雕刻所无,尤为可贵,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日常人物皆入画。这些富有浓郁生活情趣的画面,使黄家大院的木雕艺术充满人情味。
风雨沧桑,记者看到黄家大院已呈严重的衰败之象。现在因为它是望松乡政府的办公场所,故而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维护,某种程度上减缓了它的衰败速度。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当地不少有识之士希望能有人“慧眼识珠”,来此投资进行保护性开发。
我们相信,树木终会腐朽,然而由树木雕琢而成的黄家大院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