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大学毕业后,去报社做了编辑。
有一天,一个老同志来送稿子。稿子写得太差,读都读不下去,自然不能用。妹妹尊重老人,不好意思直说,先让老人坐下,给倒上茶水,然后委婉地说,这稿子和我的版面风格不太协调,您是不是有空再写点别的。妹妹很真诚地跟老人说了半天,带着百分百的歉意,那神情,好像自己欠了老人什么似的。
从此,老人来得更勤了。每次带来的稿子,都和第一次一样,根本读不通。每次接待老人,妹妹都和第一次一样,态度热情,语气婉转。
后来,老人再来时,就不带新写的东西了,而是带巧克力、口香糖、雪糕之类的吃食。先是问妹妹,前面那些稿子怎么样了?接着对着办公室很多人的面,往妹妹手里塞这些小点心,弄得妹妹哭笑不得。妹妹当然不接受,您这么大年纪了,应该我给您买,怎么能这样?可老人总是硬塞。有好几次,雪糕在推让间融化成水流淌一地,也有几次,巧克力在推让中掉在地上。
在心里,妹妹无数次地抱怨老人,但对着一个上年纪的人,妹妹却不好意思说埋怨的话。无奈,妹妹只好躲。同事们只要在外面的马路上碰到老人往报社走,就马上飞奔回来或者电话报告:你的作者又来了!妹妹顿时花容失色,匆匆躲到别的办公室。
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主任发话了,特事特办,凑合着用一篇吧。妹妹下大力气把稿子改得面目全非,没改的只是署名,然后就发表了。
再后来,老人就和人说,现在的世道啊,要不是买了那么多巧克力啊雪糕的,那稿件编辑根本不给发表。这话传来传去,就传到编辑部了。妹妹听了,委屈地哭了一场。
说起来,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的妹妹,遇到这样的作者,依然会热情地让座,笑呵呵地倒茶,但说到稿子,会非常明确地说,您有这份写作的热情,我很感动。不过,您写的稿子质量不过关,见报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见报,我得花些时间,帮您修改很多地方。即使发表了,和您的原稿差别太大,也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作者听了,不仅没怨言,反而挺高兴,有的很恭敬地请妹妹指出他们稿子中的问题,有的还安慰妹妹说,不能发表也没关系,你就不用费心了。老年人写稿子,为的就是自娱自乐嘛!
妹妹说,这些老同志都是通情达理的。当年和那位老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该抱怨的是自己。因为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稿子的问题,语气说得太委婉,所以让老人以为,稿子发表还是有希望的。送来那么多稿子,一个也没见报,老人当然会生出疑惑,并最终产生误解。
和妹妹相类似弄巧成拙之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两个朋友合伙租房住,事先客气,用钱不分你我,等到月底亏空了,就渐渐产生误会,产生矛盾,情谊反受到影响;又比如,有的女孩子,被男孩追求着,明明自己是不喜欢他的,却始终不能明明白白地拒绝,生怕给男孩子带来伤害。若即若离地拖着,结果却是对人对己更大的伤害。
看来为人处世,该说明白的话,一定要说明白。如果说不明白,即使你有善良的理由,得到的仍然是苦恼。这,就是妹妹在那次尴尬事件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啼笑人生
■张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