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财富·关注
3  4  
PDF 版
· 个人住房贷款背后的操控
· 金融暗流支持下的地产商
· 金融寡头的兴起与衰落
· “豪门盛宴”由明转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6年7月6日,邹庆站在被告席上。他是华运达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华运达)的董事长。此前其人、其公司均名不见经传,却一度是在北京房地产界和银行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旗下在北京、上海持有26个黄金地段的房地产项目权益。邹此次被控以“诈骗罪”之时,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南侧,开工13年的森豪公寓项目依旧烂尾。这里是邹的发家地,也是他的滑铁卢。

  检察机关指控,邹庆在开发森豪项目之时,以257份虚假的个人资料,从中国银行非法获取个人住房贷款7.5亿元巨款。

  然而,这只是邹庆漫长的贷款链条上的一环。中行之外,华运达公司还欠原北京城市合作银行贷款本金8.9亿元,欠建设银行贷款本金1.5亿元,另涉至少两笔金额总计580万美元以上的湖北中行信用证贷款。上述贷款本息合计,总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

  近来接踵曝光的多起房地产贷款案件,上海的“姚康达”案和“曲沪平”案,与森豪案脉络不无相似之处。邹庆将此道发挥到登峰造极,一手制造“烂尾楼-虚高房价-假按揭”模式,还食髓知味,试图将此模式循环运作。森豪公寓项目的来龙去脉,暴露了房地产金融黑幕中最黑暗的一幕。

  在银企共谋和企业依赖银行贷款实现房价操纵的格局下,房地产价格上涨因“银行—企业利益同盟”的存在而几乎不可能被遏制。此类行为无非是当年证券市场上券商假借个人名义或向银行借贷自营坐庄的翻版,但与证券市场不同甚至更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房地产市场泥足深陷,有可能导致下一轮资产价格危机和银行风险。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得更远,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可以发现,在房地产领域暗藏某些金融寡头的影子。他们在幕后操控房地产企业融资,大量的信贷与其说是企业贷款,不如定性为自我融资。到本世纪初,与大多数产业一样,银行的地位从垄断向竞争转型,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行为也从直接操控转向与地产商的合作共谋。这两个不同的阶段所体现的共同点是:地产商与银行互为表里,在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市场经历了1993年~1996年和2003年~2006年两轮房地产泡沫高涨时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