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每个人获得的心理感受,是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把个人的幸福感受纳入国家统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以说它是一项“纠偏工程”。曾几何时,对一些官员来说,GDP就是发展的全部,是政绩,也是晋升的“硬杠杠”。GDP崇拜造成了无数低效率的“政绩工程”。在GDP崇拜下,中国在发展中有诸多问题被掩盖。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资源和环境等代价获得的。
对GDP的认识,前美国总统罗伯特·肯尼迪的见解是:“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
但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GDP,还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正本清源,人们终于发现,有许多比GDP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百姓的幸福感。
将幸福感纳入国家统计,是和谐社会“和谐度”具有了检验指标。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再快,物质文化生活再丰富,但如果人们缺乏基本的幸福感,精神上感到很郁闷,谁能说这个社会就发展进步了呢?
将百姓幸福感纳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表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实实在在的关心与关注,反映了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事实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营造幸福快乐环境,是最现实最得人心的爱民工程、惠民工程,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今天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迈上一个新台阶之后,追求幸福感及其最大化,成为一种必然规律。人本化生活的最重要目标应该是追求幸福,经济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的幸福才是目的。 “幸福指数”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指标体系,决不仅仅是反映物质生活方面的情况,幸福指数是由非常多的可量化指标的,如职业声望、幸福感、家庭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等,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需要将感性的民众生活与严谨科学的指标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由此,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百姓幸福指数。
关注百姓幸福指数,这不仅仅是完善统计体系的需要,也是关注民生、关注民心向背的需要。透过百姓幸福指数的变化,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百姓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从而折射出民心的向背。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百姓幸福指数,不仅是一个人文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现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