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流外人田”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一份基于17所内地高校财经类院系的调查显示,62%的专职教师系毕业后直接留在母校,有专家称之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据一些高校人士说,要想留校,除却个人素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也很重要。也许,这可以解释某些学校的师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近亲繁殖”现象:导师和弟子之间,相互都有个“照应”。可“近亲繁殖”过多,于学校未必是好事。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创新、进步都需要更多的观点碰撞,这种碰撞基于学说和方法的多样性。从这一角度看,齐刷刷的“同门师兄弟”,必然不如“各门派齐聚”多样和丰富。
重视“木桶”上的最短板
《大河报》:20日,《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正式发布,北京在全国287个城市中排名第14位,比去年下降10位;交通问题满意度则排在所有城市的最后一位。经济学领域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因此,对于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以及排名,我们应该透过排名,而自觉检视每个城市生活质量“木桶”上的那块最短板。这块最短板,可能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可能那块最短板,是每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共同之惑。比如贫富分化、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比如以制度的名义歧视弱势群体,造成社会阶层的断裂。
富豪征婚的忧思
《南方都市报》:近日,一名自称拥有上亿资产的民营集团董事长在《广州日报》要闻版上大幅刊登征婚广告,要求对方年龄22-30岁,皮肤相宜,无婚史等等。富豪们居高临下,将应征者当成可随意挑选物品的征婚态度,显然是对女性的不尊重,那么,其在媒体刊登的广告却为啥能达到“登高一呼,应者甚众”的效果?笔者以为,这种悖于常理的现象,折射出在某种层面上存在的、浮躁的社会价值取向——很多人倾向于用低成本的方式通往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这不仅折射出一种不理性的社会价值取向,还凸显出了现实社会蕴藏着的令人警惕的结构性危机。王董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