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高考只考语数外,行否
· 媒体观点
· ◆新闻导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考只考语数外,行否
江苏2008年高考草案引起热议
  支持方:

  学生减负 招生自主

  南京一名校校长:只有语数外三门算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和数学都有附加分,外语没有,这样外语的分量似乎没有以前重了,但学生负担减轻了。

  南京一中学老师:有些人士提出应该增加物理学科的权重,中学本身是打基础的阶段,理化等都不宜搞得太深,如果不学相关专业,在今后工作中用上的也很少。如果对理化感兴趣,可以在大学时选择相关专业进一步学习。而且现在也规定,选物理如果达不到A也不能考一本,已经体现了对这一学科的重视。

  南京某高校学生处负责人:新方案对高校最大的影响,就是给了学校更多的录取自主权。同时,也打破了以往录取“只看分数”的局面,学校可以选拔自己想要的学生。比方说,在正式录取时,理工科院校就可以从进档考生中选择物理、化学相对优秀的考生。

  匿名网友: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内容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他科目的内容进了大学后再学,非常有必要。学生只考三科,能有多的时间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教育的目的就应让学生通过减负,充分体现自己的强项。本来普通高中所学的有些科目对进入大学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并非起到有用的作用。

  

  利弊皆有方:

  一中学老师:物理、化学只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也有弊。利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弊是由于理化仅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学校安排的课时也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抑制,动手能力的培养削弱。

  专家分析:对高校而言,这种录取机制让高校选拔人才的余地更大了,自主性也扩大。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显得比较复杂。比方说,如果学校更青睐那些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突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生,那么,有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不好,但语数外的总分比较高,学校就很难取舍。而且高校自主权大了,考生、家长、社会可能会对高校录取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反对方:

  负担没减轻尖子生吃亏

  虽然新方案减少了最终考试科目的数量,但是不少学生认为负担并没有减轻。虽然新方案较现在的方案更便于教学安排,但同时也存在不利于理科尖子生脱颖而出等明显缺陷。其他功课不能丢,负担没减轻。

  高二学生小吉:听到这个方案,自己的第一感觉还是负担重。虽然最后只考语数外,但实际上前面还要考七门等级考,如果考得太差,就没法取得高考资格,因此想丢掉哪一门还都不行。另外,新方案中考试次数较多,感觉每学期都在考。教学进度也快,高三上就要学完全部课程。虽然其他科目只算等级,但为了得到A级,在上面下的功夫还是不少。一些学生还认为,最后只考语数外,而且三门的分值较以前大大增加了,这就意味着自己在这三门上投入的精力要加倍多。

  高二学生小宇:如果真实施这个方案,自己会很吃亏。自己上的是理科班,数理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和外语两门课总是拖后腿,特别是外语,常常只考六十来分。如果只凭语数外成绩录取,自己的高考成绩肯定要差远了。而他们班很多男生和他一样,语文和外语两门课都不行,特别是外语一塌糊涂的大有人在,但是理科却要强一些。

  操作上很有问题

  南京一所四星级高中校长:草案最突出的问题是操作上有问题。在高考的时间安排上,高二下要考,高三上也要考,高三结束还要考一次,感觉很复杂。草案规定的文科生语文加考50分,理科生数学加考50分,而且这个50分是在高三上考完,和最后的语文、数学考试还不在同一时间,更加大了方案的复杂化。“考试次数太多,每次考试都是省级考试,命题、考场安排、阅卷等组织起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考试的公正性。”

  另一个“八股文”时代

  胡宏纹院士:如果2008年江苏高考最后只考语数外,将理化拒之最后高考大门之外,这不叫创新,而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也是一种荒谬的行为,为了民族大计与子孙后代,我们这些老院士将继续“建言”下去,这种草案其实就是对科技的一种挑战,他们将物理排除在最后高考之外是一个悲剧,物理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而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实践的过程,理化学科正是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观察能力出发的,去掉这两门学科,中学生进入大学后,怎样科技创新,怎样沿着科技实践道路走下去,大家全部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数外,尽管会考也考理化,毕竟发生了质变,变成了另一个“八股文”时代,这是一种对民族、对后人不负责任的草案,一定要修改!我们坚决反对。

  挑战立国之本

  江元生院士:物理化学是我们的科学基础,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技术革新时期,我们需要大批大批的物理化学专家,现代工业也一刻离不开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支撑着现代工业的基础,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在中学期间,物理化学得不到重视,大学很难有成就,一旦最后高考不考物理与化学,其结果是严重的。尽管有人会称,理化学业测试会考,但其现实意义与导向意义已经严重变味。所以我负责任地说,如果实行此种高考草案,那么是对立国之本的科学技术正面挑战的一种方案,我坚决反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