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名城名校联姻打造人才
· 段永平浙大“实话实说”
· 陈丹青熊丙奇讲师生关系
· 孙斌医疗费得到落实 重回学校不再是梦想
· “完美”的理想—— 要建100所希望小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巨额捐赠引发热议
段永平浙大“实话实说”
  捐教育,捐浙大,因为我对别的地方不太了解;为什么有的学生立不切实际的“大志”?我不喜欢好大喜功;浙大越来越好,但她朝世界一流大学进军还得努力!

  本报讯 一笔上亿的巨额捐赠,让浙大沸腾了,让教育界沸腾了,让老百姓诧异了。

  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

  段永平“浙大校友”的身份,更让媒体激动不已。竞相为他唱高调:你想引领捐赠风潮吗?你从浙大收获了多少?浙大求是校训对你有哪些深刻影响……

  一片热潮中,捐赠者段永平显得很冷静。

  “我不知道、我没有想过、和校训没关系……”在捐赠之后的两天里,在学生座谈、媒体访问等各种场合下,他几乎拒绝人们赠与的一切“高帽子”。

  也许,那正是他惯有的理性。

  事实上,悄然间,他已经用举动回答了媒体的提问:求是!这不正是浙大校训吗?

  对浙大的印象“模糊”了

  问:浙大哪些人、哪些事让你记忆深刻?从浙大工科专业毕业,对你的成功之路有什么影响?浙大求是校训对你有多大作用?

  段:很难说特别有影响的人、事。具体在本科四年学了点什么,我也弄不清楚了。那是一种总体的感觉,让我快乐,印象深刻。

  至于我的工科背景,和我后来做的事业没什么必然联系。我以为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父母、学校、社会、朋友,很多方面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而影响之后还有一个个人悟性的问题。这是不可拷贝的。比如你在浙大成功了,以后把你的孩子送进浙大,送进你读的那个系就一定会成功?这就没有找到事物的本源,只是走了走形式。

  至于求是校训,我没有总结过它和我以后的事业有多大关系。我总不可能一边做事情一边想着“我的校训是求是”。但这两者肯定不矛盾。

  我做不了校长

  问:浙大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如果你是校长会怎么做?

  段:我是浙大毕业的,我期望我的母校越来越好。但实事求是地说,浙大现在正朝世界一流大学挺进,她可以说是中国一流大学。

  老实说,如果我是浙大校长,我不知道怎么做!我只是当了几年学生而已,对教育了解不深。但我感觉浙大要成为一流大学光靠自己不行,还要靠社会环境的变化。比如在美国我还没见过哪个大学有围墙的,连小学都没有。中国大学如果拆不了围墙,那就意味着社会环境还不尽如人意,那(在这一环境下的大学)如何能成为一流大学?我想这个过程还得走一段 路。也许浙大可以多走出去看看,多学习别人的经验。

  钱捐给浙大我放心

  问:捐款地如何选择?若干年后期望这基金达到什么目标?

  段:这个世界需要钱的地方很多,比如非洲,但我看不明白。我只知道教育很需要钱,并且教育是“授人以渔”的事业。不会“培养”出一些吃救济金的人。

  我做慈善事最怕钱花不到我想要捐助的地方。浙大是我的母校,我熟悉。钱捐给浙大,我放心。我知道他们不会随便乱花这笔钱。这种信任度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二十几年前就开始建立的。

  至于基金要达到什么效果,我没想过。人的乐趣是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我做事,经营企业,甚至包括今天的捐赠,意义在于享受了这个过程,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如果这个结果能够帮助别人,是最好的。

  问:你曾经在女足和围棋最困难的时候捐助过他们,那是伟大的举动,为什么后来不再捐钱了?

  答:那不是伟大,是正常。就像为官的不以权谋私是职责所在,不能成为新闻。

  支持女足和围棋,我做过了。我有能力帮他们一时,但不能帮他们一世。

  学生光有大志没用

  问:你们对这次获得贷款或捐赠的学生有什么期许?

  段:我没有太多想法。我不喜欢好大喜功。中国学生一说起来就是立大志,做大事,想做科学家,想做医生。可具体问到想做什么科学家?什么科的医生?没想过!鼓励做大事不错,但我们往往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做,这也许是有些好学生最后却拿不出成绩的原因。

  问:现在一些学生对前途看不准,考研、工作还是出国?

  段:每个人在很多时候都面临很多选择,走哪条路都可能是对的,最重要的是最后你会走到哪里去,不一定走哪条路就是最好最对的。我也曾想过要考研,努力准备了很久,但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却放弃了,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专业。

  我觉得不合适的或者错误的事情一定要立即停止,不管是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做对的事,并想办法把它做对。同时,要本分、保持一颗平常心”。自己认定是对的事,并努力使它做对了,在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问: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或忠告?

  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可以给某个人具体的忠告,但我想不出一句话可以成为面对所有人的忠告。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是“享受生活”,那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

  本报通讯员 傅炜林    本报记者 俞熙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