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名城名校联姻打造人才
· 段永平浙大“实话实说”
· 陈丹青熊丙奇讲师生关系
· 孙斌医疗费得到落实 重回学校不再是梦想
· “完美”的理想—— 要建100所希望小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名城名校联姻打造人才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迎来建院5周年
  本报讯 昨天上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迎来学院建院5周年。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卫到场祝贺。对于高校来说,5年时间实在太短暂了,但对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来说,这5年是她的开创期,是学院发展最为关键的5年。在这5年里,学院经历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拥有8个分院、31个专业,面向全国10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1400余人的综合性大学。

  5年中获长足发展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联姻的硕果。浙江大学出管理、出师资;宁波市政府投入8亿多元,新建了这所学校,使这所学校在成立之初就具备了很多先天优势。

  2001年是这所新学校招生的第一年。那一年底,记者慕名来到这所学校,千亩校园只有千余学生,校园显得有些空旷。但和当时学院院长俞庆森聊起,俞院长却对这所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一眨眼5年过去了,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新任院长许为民对学院的今后同样充满信心:“继续发挥名城、名校两大优势,紧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使命,重点实施‘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强院’、‘开放合作’四大战略,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4000毕业生是学院的骄傲

  5年时间,学院已经培养了4000名毕业生。两届学生一次就业率都超过95%以上。对一所新校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这些学生是学校的骄傲,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浙大老师的功绩。

  学院的各专业首席教授都来自浙江大学。为了方便浙大教师到学院来上课,学院专门在杭州与宁波之间开通班车。记者曾坐上这趟班车,和浙大的老师一起漏夜奔驰,体验了一把浙大老师为这所新建学院所付出的心血。

  如今,在学院5周年庆典上,学院的校友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述说他们记忆中的这段历程。200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蒋银凤是学院首批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响应者,蒋银凤始终牢记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年来,她结对领养了3个孩子,为山区贫困学子募集了2万元,筹建了3个“希望书屋”,资助学生40多人,荣获了服务四川杰出贡献奖。“深深怀念曾经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你们的谆谆教诲,我们永远铭记于心。”蒋银凤说。

  亿元实验室培养应用人才

  高校的基础实验设备因为投入问题,很容易落后于企业和研究所。在过去的几年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克服办学初期百业待兴、经费紧张的困难,自筹资金1亿多元,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各类专业实验室51个,其中38个已建成投入教学使用,13个即将完成建设。据介绍,该院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费用已经达到了人均1万元的水平,“这样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是比较罕见的。”

  在院庆大会上,院长许为民再一次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院一流的实验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和企业、科研院所的接轨,比如网络实验室、过程原理实验室、GMP实验室等。为了防止设备落后,实验室建设采用了动态建设模式,目标就是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本报通讯员 赵映振 贾小鹏

  本报记者 梁建伟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