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龙
茶余饭后
我一看见饕餮(音tāotìe)两字,便浑身不舒服。这不是因为它们怪异生僻,书写起来复杂,主要是在我初见这两生字求教字典后,就知道饕餮不是什么好东西,原是古代的一种恶兽,素有贪嗜饮食的属性。自此,我便一直把“饕餮”与狂吃滥喝划上了等号,对它毫无好感。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商家(如饭店、旅行社之类)竟做起了“饕餮行”、“饕餮游”之类的广告,这就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莫非现在市场经济了,就可以公开号召人们去大吃大喝啦?莫非“饕餮”这种古时的恶兽,现时也进化为一种不再吃人反被人吃的宠物了么?这些疑惑,久贮胸中,无以释然,遂决定下一番功夫,对“饕餮”考之辨之,以求它的本义,还它个真实面目。
曾被清末著名学者孙诒让誉为“字书鼻祖”的《说文解字》是这样向我们介绍的:“饕,贪也”,“饕义为贪吃;贪婪。”“餮,贪也”,“飻(通餮)义为贪吃”。原来,“饕”也罢,“餮”也罢,都是贪吃、贪婪的同义语。
三百多年前问世的我国第一部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官修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对“饕餮”两字的含义略作了区别,注曰:“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编纂于1908年,阅读古籍必备的工具书《辞源》,则明确指出:“饕餮”为恶兽名。钟鼎彝器,多琢其形以为饰。
《左传·文公十公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以后,专指贪食嘴馋的人为饕餮之徒。
……
或许有人会辩解:文学大家苏东坡曾自称“老饕”呢,那怎么说?
不错!是有“老饕”一说,较早见于北齐颜之推所言:“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项绦,项绦不如老饕”,意思是长眉毛、长耳毛、长后颈毛的人虽都有长寿之相,但都不如善于饮食之人。自此,专把知味者和美食家称之为老饕。苏东坡也的确写过一篇《老饕赋》,称自己“盖聚物之夭美,为养吾之老饕。”但苏东坡自诩老饕,并以做老饕为荣,含有自嘲的意味。实际上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烹饪的美食家。他自幼喜爱烹调,久而久之,对馔肴之优劣,烹饪之精要,饮食之得失,积累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如他特别重视饮馔的“三养”作用: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还认为“未饥而先食,虽八珍犹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为然。”他不但写有大量有关饮食的诗文,而且留下了以他命名或创新的、时至今日还颇负盛名的美味佳肴,如“东坡肉”、“玉糁羹”等等。可见,苏东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与那些嘴馋而狂饮、贪食而大啖的“饕餮之徒”,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从上述考辨中,不难看出饕餮与饕餮之徒,是本义上应予否定和批评的东西,而“老饕”则是一种自嘲,自嘲不等于本义;如将自嘲看作本义,进而加以提升和褒扬,那就黑白不辨、是非颠倒了。窃以为,顺人之常情去品尝美食,且食之有度,食而养生,未尝不可倡导;但如毫无原则地倡导人们去大吃大喝,由此误导带来的社会影响怕是不可小觑的吧;若再与久治不绝的腐败之风相联系,不起助纣为虐、火上加油的作用才怪呢!不知某些商家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