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巴山蜀水重温长征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巴山蜀水重温长征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支教西部重走长征路
■本报通讯员 张瑜 徐金晖 本报记者 王天娇
  “杭州,我们出发了!”随着列车的一声呼啸,9月底,浙江理工大学赴四川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踏上了去向西部的征程,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日子里,浙江理工大学的同学们看好四川省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区,于是筹备了这样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从江南水乡到路途遥远的巴山蜀水,从大学校园到偏远的西部山区农村。

  ` 从浙江杭州出发的那一刻起,50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加上6个小时汽车的颠簸,蜿蜒曲折的山路在大家的脚下铺展开来。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美景一下子尽收眼底,蜀道的艰难在队员们互助和谐中被淡化。

  接下来的几天里,同学们在相互扶持和鼓励下登上了地势高达700多米的四川乐山市沐川县海云乡同心村。大家在深山中,入住一个老红军农户家中,与老红军的亲密接触和生活,倾听老红军给我们讲述的长征故事,一名老红军感叹道:“年轻人,你们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老人言语沧桑,让大家感受到老红军的心路历程。随后几天同学们更加关注长征沿途地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体验当地风土民情、民间文化和民生及社会发展状况。

  两场温馨的支教活动

  四川乐山市沐川县海云乡同心村,一个贫困的山村,这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要步行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够到达他们所在的学校。

  乡里只有一所学校,而这里的孩子都住在山上很远的村子里,教育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在暑假能够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色,给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关心,同学们在村民叶世成家和福农小学为孩子们进行了两场温馨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分别在10月3日早上9点和4日上午拉开了序幕,同学们早早地起床,我们给孩子们安排了语文、音乐、英语等基础课程。

  尤其是音乐课上,同学们用手语给孩子们演绎了一场生动的表演,教孩子们学唱《感恩的心》,打手语,教会他们以后一定要有出息,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并且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了解社会都很关心他们,希望他们能前程似锦。这两堂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孩子们一一找了大哥哥大姐姐辅导他们的暑假作业,同学们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接下来同学们一对一送孩子们回家并做了调查,孩子们的家都偏远,大家在山路寻路,别有收获。在孩子们的家中,家长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他们把孩子的基本情况告诉了我们,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

  老乡翻山来看电影

  到达海云乡当天晚上,实践队员便不顾旅途的劳累,利用手提电脑投影仪等工具为当地百姓奉献了一场电影。

  电影《太行山下》最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还为他们奉上了《霍元甲》、《神话》等近期国产大片。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很多老乡都要翻越好几座山才能来到我们播放影片的现场。

  虽然白天我们的实践队员都有沉重的实践

  任务,但看到当地老乡都这么热情,我们也不感觉到疲劳了。文艺汇演和看电影对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来讲,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偏远农村中的人们来说却是非常新颖的东西。尤其在西部那些贫困的山区农村,那里的人们从来不知道他们可以亲眼看到亲身参与到这样丰富的文艺晚会中来。

  在我们离开之前的那天晚上,乡政府门前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当地百姓,我们把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带进乡村,让乡村弥漫起艺术的氛围。

  赶集的日子看图片展

  这次社会实践最让大家小有成就感的,就是作为全国首例,浙江理工大学团委和西部计划与青白江区项目办签定了“西部计划共建协议”,并挂牌“西部计划共建基地”。

  来到海云乡同心村的第二天,同学们随着浙江理工大学毕业的海云乡乡长周毅在蜿蜒的山道上艰难地奔走着。周毅是四川省首名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志愿者,也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

  当天恰逢乡中一个月难得的赶集日子,经过半个小时的路途行程,我们到了海云乡政府所在地,在乡亲们的热情支持下,我们在墙上贴上了精心准备的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预防艾滋的健康知识和倡导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主题的图片展。

  针对有些农民识字不多的情况,服务团成员还在村内张贴通俗易懂的张贴画,吸引了不少村民的围观,让乡亲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