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民办教育市场的大“熊市”中,却依然有少数学校迎风挺立。夹缝之中的民间办学,出路在哪里?一些学校正在不同的方向做尝试。
宁波华茂:傍政府,好乘凉
在这所1999年才创办的民办学校门口,有一块招牌特别引人注目:省一级重点中学。这正是许多民办学校梦想的招牌。
夹缝求生的华茂能够走出困境,完全靠政府与学校的默契配合。听来异常新鲜的纯民办学校的“高中公办班”,是宁波市教育局走的第一步棋,决策者的思路是:华茂民办班收费每人15400元/年,公办班收费每人2300元/年,两者的差额,由教育局补助每人2930元/年,其余由民办学校补贴。
这是“三赢”方案:政府赢了,本来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造新校舍,现在把这块“蛋糕”放到民办学校,不是节省开支了吗?学校赢了,用补贴学费的方式,争取到全省优质生源来树民办学校之品牌;家长赢了,用公办的学费享受到民办一流的硬件和师资,何乐而不为?
宁波市教育局出的第二步棋是稳定民办教师的心,解除其后顾之忧。华茂副校长陈一中说,硬件和考分是家长选择华茂的主要理由,但学校能够考出高分,关键在于一群“不要命”的老师,陀螺似地疯转,才托着学校进了省重点行列。
在宁波,很少听到教师在互相比较,你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因为两者平等享受“三险一金”及评先进、评职称等,民办教师可以在公办学校之间自由调动,不设障碍。高中英语教师张宝云从当地一所重高跳槽到华茂,因为这里给办“三险一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且还可以2800元/方的价格向学校购得130平方米的职工住房。来自湖北的周晓霞今年36岁,她说学校发的年薪在6万元左右,她这里被评上“中学一级教师”,向学校购得90平方米的住房。“如今,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落户了。”
此外,宁波华茂以及杭州绿城教育集团成功的背后,还有资金这一重要因素。学校均无还贷压力,因为在学校的背后有一个大集团在支持。
陈一中副校长说:“华茂‘亏’在眼前,赢在长远,因为华茂学校仅仅是华茂集团投资的系列工程中的其中一环。华茂看中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杭州育才:柿子挑软的捏
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杭州初中电脑派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同一所民办学校:育才中学。这所民办中学位于很不起眼的杭州市大关地区,只有两栋三层的教学楼,一个初中部,每个年级只有6个班。
“小而精”,这是育才给自己的定位。“办小学不行,因为小学划片区就近入学,且不以升学率为指标,靠的是文化和口碑,这是民办学校无法在短期内建立的;办高中也不行,因为杭州公办高中力量非常强大;只有初中阶段,公办中学力量薄弱,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划分;老百姓择校意愿强,且择校费用不低于民办学校学费。”一位副校长如此说。
师资、生源、资金,有了前车之鉴,育才如履薄冰。比如他们至今不愿自己买地盖楼,以免借贷过度,背上大债;至今不愿随意扩班,以免降低办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