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汪今年25岁,是家大公司的软件程序员。因为头脑灵活,深受领导器重,曾被派往日本工作。可同事怎么都没想到,表面阳光的小汪,内心却很阴暗。他竟然把手伸向同事的工资卡,一偷就偷了7万多元。
小汪是安徽人,大学本科毕业后,步入IT业,梦想成为IT精英。一年后,他跳槽到上海某软件公司的杭州办事处。此后,公司更换邮件服务器,为公司员工统一办理了电子邮箱。为了方便,所以用户名设置成统一格式,初始密码设得一模一样。
小汪平日闲来无事,利用邮箱格式和初始密码的统一,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公司管财务同事的邮箱。为了更容易偷窥到同事的隐私,他竟然设置了同事邮箱的转发功能,地址就写上他个人的邮箱。从今以后,这位同事的邮箱不再有秘密,一些公司员工的内部信息也都被小汪掌握得一清二楚。
有了这次,小汪很得意,又进入了其他3位同事的邮箱偷窥。这其中有管财务的,也有管人事的,他顺便把邮箱全部设置了转发功能。这样一来,同事的工资卡号信息、身份信息、月工资收入……全都转到了小汪这里。
小汪开始只是好奇,可后来越看越来气:这个人能力没我强,工资却比我高?那个人能力也没我好,工资怎么加得比我多?自认为是高级人才的小汪心理极度不平衡,便用同事工资卡的信息,登上银行在线网站,猜配银行卡密码。去年3月6日,他竟然成功了一次,窃了同事卡中的4884.52元,在电子交易平台上进行买卖交易,实现现金套现。
初试牛刀后,他不再继续。直到今年1月,小汪想投资黄金交易,才开始第二次行动。成功后,他又被派往日本工作。期间他仍欲罢不能,共11次窃取6位同事近7万元。
卡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少了,同事报案。今年5月10日,汪某回国,刚出机场就被逮了个正着。此案件将在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
本报通讯员 西检 本报记者 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