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夏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虽然创新与服务才是主题,但“通识教育”始终是中外校长挂在嘴边的热门词汇;在网上搜索“通识教育”一词,最先蹦出来的相关条目也往往是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由此可见其备受推崇的程度。但对于国内大多数人来说,通识教育还仅仅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才是通识教育呢?
通识教育出现于19世纪初的美国。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题为《论通识教育》一文中认为,大学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与培养具体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有本质差别。他认为,通识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批判性的独立思考能力,真谛是发扬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自由,充分发挥人的才智,摆脱迷信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开展通识教育的保证。
其实,通识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大学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校长都对此表示认同。
不少中方校长认为,目前在国内高校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推动课程改革,要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而在这种改变过程中,处理培养目标、内容体系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将会是最大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