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女人郑锦仙的摊位实在不起眼:小小的门面里,坐着一个面目和善的女人,卖着进价20多元一条的披肩。她把这当作新事业的开始。
“我开张才一个多月,前些天有客商一下订走了100多条,我赚了1000多元呢。”
今年9月,郑锦仙在乌鲁木齐的“火车头”市场承包了一个摊位。“火车头”市场开张不久,但是到这里的中亚、西亚商人一拨接着一拨。
郑锦仙原来跟老公一起做机电配件出口,从家乡把机电配件运过来,转手卖给中亚、西亚的商人,每年的销售额有100多万元。这两年,她觉得机电的利润空间在下滑,决定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为此,她学起了俄语。一个42岁的女人,辛辛苦苦学了1年俄语,每天早上上课,下午回家做练习,连孩子都顾不上了。
“现在可以进行基本对话,我再也没时间继续学了。”
她在朋友推荐下,决定从披肩入手,做一些日常用品贸易——在浙江非常不起眼的披肩,在中亚却有一定市场。
“中亚的女人有戴头巾的习惯,我这儿的披肩进价20多元,卖30多元她们消费得起。”
郑锦仙告诉记者,中亚、西亚国家非常缺乏日用品,所以她打算慢慢丰富铺子里的商品:“我估计,做得好的话,每年也有几十万销售额。”她信心十足。
据新疆浙江企业联合会秘书长侯丰介绍,在新疆创业的20万浙商,其中30%在从事国际贸易。他们中大部分人是从单件、几件商品入手,慢慢从小做起,共同组成了国际贸易最基本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