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理解教育”:
倡导尊重多元文化
· 省民校校长赴美考察
· 人文大讲堂
周日在下沙
· 企业精英任教师
课程内容更专业
· 西湖区举办读书节
· 师生灭火演练
· 首届大学生
电子商务竞赛鸣金
· 学生自治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成立
· 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提出新概念
“理解教育”:
倡导尊重多元文化

■本报通讯员 郑锦杭 孔莉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讯 “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大大小小的冲突仍层出不穷,其中很多冲突都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如何解决这些冲突?我认为应该倡导国际理解教育。”昨天上午,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第三阶段会议在杭州市下城区举行,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新名词带进了大众视野。

  据悉,此次会议令众多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再度齐聚杭州,共同探讨国际理解教育政策、创新教育发展、0到6岁婴幼儿学前教育发展等问题,并参加全国百名校长论坛。

  理解就是尊重与沟通

  “你们知道外国的孩子多渴望见到大熊猫吗?知道他们多想了解华夏文化吗……国际理解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陶西平的描述中,记者发现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加强国际之间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以树立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理念和能力。

  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尊重”意识,也是学习、借鉴以及帮助别人的能力,例如语言、沟通能力等等。“但其基础还是知识,包括对各国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的了解,所以说,国际理解教育属于终身教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陶西平强调。

  新课标下的“理解教育”

  令人意外的是,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陌生的词汇早已被写入新课标,融合在了如今的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像小学三年级课本里有一则圣诞节的故事,就是最好例子。”陶西平补充说,“民族文化和国际理解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显然成了大势所趋。但据与会专家介绍,其在国内尚处于推进过程,从整体上来看,不是所有学校都对这一教育理念有足够的重视。开放地区的情况好一些,可并不等于说农村或偏远地区无法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例如,在辽宁沈阳农村某朝鲜族小学,校园墙上画着56个民族的图像、各国际组织的标志以及各国国旗,学生还把国旗制成小图片来认识。陶西平认为,这同样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种良好模式。

  “理解教育”亟待国际重视

  在会上,日本、蒙古、韩国等国的与会专家也分别介绍了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情况。

  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南照却向记者坦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上并未进入教育主流,也未引起课程开发者的重视,仍然是必修课程以外的一种点缀,目前还只能采取融合的方法进入各学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