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饮用水源的水质调查、城市交通状况、留守儿童现状、汽车尾气过量排放……记者翻开《2006年杭州市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惊喜地发现,现在的中学生视野开阔,他们用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着社会现实问题。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关爱民工子女》、《走进寂寞童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关注无家可归的孩子》、《杭州市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杭州城南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仅从数量上分析,就不难发现,今年杭州市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关注的题材是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流浪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据统计,此类作品占到报告总数的三分之一。
杭州江滨职业学校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对杭州外来民工子女的问卷,三个小组的成员在暑期顶着烈日,到民工子女比较聚集的地方发放问卷。
调查的过程和结果都让他们大感意外。“调查对象中有37%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或是根本没上过学;大多民工子女居住环境拥挤、狭小、不卫生,特别是缺乏可以安静学习的必要条件和环境;75%的民工子女能够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和睦愉快的相处,但是也有20%的民工子女不善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85%的孩子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和枯燥。”
关注城市生活环境
杭州高级中学高二(12)团支部的夏文杰同学在今年暑假勘测了城河、中河、东河、西湖等处的水质现状。他的调研结论显示,不少人除了对西湖的水质还满意之外,对于其它三处地方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受访群众是不满意的。“我们来到城河附近,发现这里的河水能见度一般,显得有些浑浊。经过五分钟的观测,流经水面的树叶有150余片,废塑料袋8个,并不时有黑色污物经过,水色略显黄。”
对于这样的水质情况,同学们感到非常着急。他们随后采访了杭州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很多治理污水的途径。但同学们还是向大家呼吁:“水资源重在保护”。
关注发展的公平和效益
杭城“快速公交”自从开通以来就有不少争议,浙大附中高二(11)团支部就以此为题,做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同学们在报告中总结道:“快速公交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通观念、公平观念、效率观念。同时,对于在一段时间内需要群众理解的新事物,有关部门可以先算社会账,再算经济账,在价格上给予优惠以培养市场。”除此以外,他们还对杭州未来快速公交的效率和饱受争议的快速公交隔离道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今天的中学生是这座城市明天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杭州市教育局团工委负责人说,今年杭城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反映出中学生对自我和同龄人的密切关注。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已经有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通讯员 屠晓丹
本报记者 沈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