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黄敏
在业内,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有一种说法:上了是找死,不上是等死。日前,在浙江大学EMBA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课堂上,展开了一场对福州某医院实施信息化系统成功经验的案例讨论。
[案例]
人脑搞不定的混乱,用电脑搞定
福州某医院原本常常忙着开会堵漏。导致出现漏洞的原因较多,首先是业务流程管理混乱,比如有的病人交了钱,却做不了化验或手术,因为各相关科室并不能确定病人是否已付费;其次,医生职业行为不规范,由于医生开“人情单”,每年给医院带来的直接损失高达年收入的5%;另外,医院管理也很不规范。
1998年新院长上任,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应用将直接促进医院管理的变革,并且是未来医院竞争必须倚重的手段,于是果断推进信息化进程。
为了尽快消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院长和信息技术顾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规划。第一步是形成信息化的氛围,除了大会小会宣传,还想办法让医务工作者体会到信息化的好处。第二步,开展培训,让一线的业务人员熟悉软件系统的操作,如果发现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就迅速作出修改。
在试运行阶段,医院选择了外科、内科两个科室,专门培养了四个护士先期试用。在他们熟练掌握了系统后,被授权培训其他护士。结果证明,同事的培训效果要比IT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好。
到了1998年底,信息系统在该医院开始运行,给医院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综合医疗成本下降4.9%,每年减少因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1500万元。同时由于效率的提高,每年可产生4086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数字化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令人惊喜。由于管理效率提高,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由18.4天缩短到15.12天,病人获得治疗更便捷,更人性化,因此更满意,给医院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点评]
不只盯着钱,才可能赚钱
讲这家医院的成功经验,是要告诉大家,虽然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可能失败,但还是有章可循的,是可行的。
首先需要一把手的全力参与。要想成功且顺利地信息化,高层领导必须担负领导任务,不仅要支持、更要实际地参与。
其次是全体员工思想的一致性、统一性。
第三是极其认真仔细的培训。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中医院里最宝贵的是有经验的老中医,而且“越老越值钱”。但是让中医院的老医生学计算机是最难的。怎么办呢?给他配一个年轻的护士——但是得告诉他,只配一个月。
另外,对企业信息化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其实是对“度”的把握,这是最难的——要求企业的经济状况稳定,内外部的运行都健康。
在企业信息化的初期,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可能下降,但是最终还是会上升。从长远来看,依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上升。所以,企业主不能只盯着赚钱,才能最终赚到大钱。
专家名片
赵越,加拿大亚伯达德大学经济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商业管理学院国际iEMBA教授,浙江大学EMBA“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课程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