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在斯宅的村头栽下一两株翠竹,收藏一院落云雨,溪边看野鸭戏水,山脚望白鹭登枝,有山泉可以濯足,有家蔬可以养身,过一段枕上听风,窗间读影的日子,与相爱的人厮守,寒舍也温情。
上面这一段有点儿古意的文字,不是古代散文的白话翻译,而是出自一个当代报人和诗人的手笔。
著者卢文丽是一位媒体工作者,这段文字引自她的新著《温柔村庄——苏杭古村落深度自助自驾车旅行指南书》第189页:“斯宅,一千根柱子的大屋”。
在这同一页里,卢文丽接着写道: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去斯宅的路,有时一个转弯,溪水纵横,又一个转弯,农舍傍山,移步换景,一派恬然。清人张潮《幽梦影》中说: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斯宅的秋天,称得上是情调盎然。
这些个颇有古趣的文字,抒写的是一个现代人漫游古村落的情怀,这固然是诗人的本色。而记者的观察力、新闻报道的文字叙述和白描的功力,又常常使著者能够舒展笔致,气韵生动地描绘出古村落的当代生活场景——千柱屋既是昔日生活的延续,更是今日人们日子的铺展。坛坛罐罐里的植物,鲜艳旺盛,小猫小狗,随意走着,行人经过,咻的一声便窜没了影。扎头巾的老太太,在院前生火煮饭;妇人靠在竹椅上戳着毛线针;放学的孩子不时闯进镜头,身上跳跃的红色校服,打破了凝重的黑白灰底;趴在门边发呆的老头,悠悠地,好像掉进了记忆里;窝在旧藤椅上的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在看着电视里的《猫和老鼠》;轰鸣着的摩托,东扭西斜地载着年轻人从古屋门槛上碾过。
古村落的“前世今生”,是这部“行走文学”作品的主题。而完成这部“行走文学”作品,则依靠了著者的自驾车一一实地考察,凭借了著者的诗人之笔力、记者之观察力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全书分别写了太湖上的明月湾、浙东宁海的黄坦、仙居的高迁、泰顺县司前镇的叶山村等31个古村落。
还是以这一篇关于斯宅的文字为例,前有构成本篇“主体”的美文“斯宅,一千根柱子的大屋”,后有“资讯”,包括:斯宅的地理位置、历史、门票、民居建筑风格、特色工艺品、杰出人物、分景点、摄影注意事项、背包锦囊、美食、住宿、顺道游览等方面的介绍,并配置了近二十幅大大小小的图片,直观而富趣味。可以说,这是一部散文集,也是一部摄影集,更是一部实用的旅行工具书。莫言说这部书“散发着清新兰花和古旧书卷的香气”,著者“把她的足迹留在了这里,把她的情感寄托在这里,使这些历史的陈迹,获得了当代的灵气”。这些话说得很好,我且转录之。
(《温柔村庄——苏杭古村落深度自助自驾车旅行指南书》 卢文丽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