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6日,我平生第一堂公开课在一片寂静中结束了。没有听到期待中的掌声,我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
这堂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鸟的天堂》,我足足讲了50多分钟,虽然自己讲得满脸通红,但台下的30个同学却鸦雀无声。
当我走下讲台时,真恨不能找个地方躲起来。
当时,我所在的富阳永昌二小刚刚开始进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探索。那天赶来听课的全是永昌镇上的教师们,但是由于我上课的方式还是比较老套,所以公开课的效果并不理想。
事后,我听到老师们悄悄议论说:“原来,小班化教学就是把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样式变化一下,其他好像没有什么新花样。这样的小班化教育没什么意思。”
4年之后,我鼓足勇气重新再上一堂公开课《鸟的天堂》。那是2005年11月,赶来听课的除了本镇的,富阳的,还有桐庐的老师。
我绝不是这堂课的主角,但是我是这堂课的最佳导演。我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我抛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去争论,当他们集结出一个核心观点后,我进行适当的引导。结果,整个课堂上气氛活跃,同学们都参与其中,最终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年之后的这堂公开课,同行们送给我四个字“刮目相看”。而我也很兴奋地说:“我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我有时候会很后悔,因为从参加工作的1994年到2001年间,自己没有写科研论文的意识,没有争取到上公开课的机会。虽然教学成绩挺好,但是没有真正体会到教学改革的快乐。
从2001年开始,我彻底改变了。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名“教书匠”,我希望能够与学生们快乐地在一起,像朋友般平等地交往。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