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记住南京,记住张纯如
· 读阵亡者名录碑
· 张纯如简介
· 媒体观点
· 奥斯维辛与“南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读阵亡者名录碑
  ■戎国强

  

  在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时,我力图把这些文字还原为一个个场景,把一个个数字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努力去想象,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南京的百姓是怎样度过这地狱般的日子?当屠刀逼来时,他们想到了什么? 后来者是无法描述亲历者的亲身感受的, “地狱般的日子”一类的句子徒劳地显出苍白。当时间过滤了血与泪,当数字遮蔽了狰狞与凶残,最害怕的就是我们再提起往事的时候,已感受不到受害者的惊惧、无助、绝望……

  我的住所附近,有一座淞沪抗战纪念牌坊,牌坊上刻着一些颂扬抗战阵亡将士的对联;对联不那么白话,不一定每人都读得懂。去年,杭州市有关部门在牌坊后面立了一面墙,黑色花岗岩的墙体上,刻上了1200多位阵亡官兵的姓名。有的名字很有书卷气,你会想,这个士兵可能出生于书香人家。有的名字,可以看到他出生时父母对他的期望;你不由猜想,他参军前结了婚没有?他的后代知道他的下落吗?——原来,他们一个个都是跟你我一样的人!区别在于,我们活着,而他们……

  就这样,一座阵亡者名录碑,让历史复活了,让我们的情感融入了历史。仅仅是简单地重复一些口号、警句,重复得多了,再好的警句都会失去穿透力的;久而久之,“纪念”变成了例行公事,变成了麻木与冷漠……

  为了已经逝去的生命,更为了未来的生命,我们要设法让历史活在人的心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