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各地纷纷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力度,但记者两天来在采访时发现,老年市民对社区医生认同度高,中青年市民认同度偏低,有些还从未踏进过社区医院的门;不认同的是医生技术,认同的是社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充满人文关怀。
杭州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徐钦芳说,为了分流病人,卫生部提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思路。但目前要让百姓认同这一观念,社区医院还需要拥有一批技术靠得牢的“全科医生”。就像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说的:“中国医疗体系缺少‘守门员’制度,即全科医生,在病人去医院前判断是否有其必要。没有了这个守门员,哪怕只需要简单家庭护理的病人,也会寻求昂贵的大医院诊治。”
在国外,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通常不直接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大量是转诊病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科门诊已在杭州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铺开,承担全科医疗的就是“全科医生”。但据杭州市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已有高校“5年本科+3年全科”专业培养的正规全科医生(相当于是硕士)陆续毕业,由于社区医院吸引力不大等原因,真正去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不足10人,从明年开始,每年会有20人毕业,还是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杭州85%的社区医生历经两年系统的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变脸”成为初级全科医生,他们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唱主角,除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看病开方,还像老师一样家访,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调查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危机因素,帮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长期跟踪随访。他们真正把病人当朋友,和大医院人流密集、医生应接不暇的状况相比,社区医生服务更贴心,给予病人更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更多的精神关怀。 本报记者 谷伊宁